中國國醫節在每年公歷的3月17日,旨在將中醫中藥發揚光大,造福全世界。“中國國醫節”源于中國上海。大約在1929年,國民黨政府衛生機構的主管俞云岫要求取消“舊醫藥”,遭到中醫藥界人士的強烈反對和抗爭。為紀念此次抗爭的日子,為了保護和弘揚中醫藥學,醫學界人士將3月17日定為“中國國醫節”。
中國國醫節的目的
設立中國國醫節的目的是為了紀念抗爭"廢止中醫案"的勝利,并希望中醫中藥能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弘揚光大,造福人類。
中國國醫節的由來
1929年,在國民黨政府統治下的中國,1929年2月國民黨政府衛生機構的主管俞云岫,在一次工作會議上提出:取消舊醫藥(那時中醫中藥被稱為舊醫藥),全盤否定中醫中藥。如果取消舊醫藥被確定的話,治病用藥,只能是西醫西藥,我國幾千年的傳統中醫中藥就會被遺棄,這就是當時臭名昭著的"廢止中醫案"。當時在醫學界引起非常大的振動,大量的中醫藥人士紛紛抗議游說,上海名中醫張贊臣主辦的《醫界春秋》為此以"中醫藥界奮斗號"一刊發起了對取消舊醫藥的抗命。
在同年3月17日,全國17個省市、二百多個團體,三百名代表云集上海。召開大會,高呼"反對廢除中醫"、"中國醫藥萬歲"等口號,上南京請愿,通過各種方式表達了民心民聲,國民黨政府不得不撤除取消舊醫藥的決定。為了紀念這次抗爭的勝利,并希望中醫中藥能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弘揚光大,造福人類,醫學界人士將3月17日定為"中國國醫節",上海是"中國國醫節"的發源地。
中醫文化
中醫乃中國"國寶"之一,有著數千年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成就。鴉片戰爭前,中國醫界一直是中醫一枝獨秀。列強入侵后,西學東漸,西醫學也在中國落地生根,兩種異質醫學體系并存,沖突在所難免。在日益激化的中西醫論爭中,醫界有相當一部分人對中醫持輕視甚至反對態度,主張用西醫取代中醫,認為中醫已落后于時代,是封建迷信的騙人把戲。尤其是廢止中醫思潮成為政府千方百計排斥、摧殘中醫的思想基礎。從道光皇帝、北洋軍閥到國民黨蔣介石,制造各種障礙阻止中醫的發展,甚至企圖用行政手段消滅中醫。
為了挽救中華民族這份寶貴的醫藥文化遺產,中醫界進行了長期的頑強抗爭,僅直接與北洋政府和國民黨政府的請愿抗爭就有十多次,地區性的抗爭更是難以計數,古老的中醫經歷了歷史上最艱難的歲月。
公布《中醫條例》步履維艱
在1933年6月召開的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上,中委石瑛等29人提議仿1930年制定的《西醫條例》,擬定《中醫條例》(草案)。這是中醫界多年奮斗希望實現的目標,目的是爭取與西醫的平等地位。但這也是廢止中醫者最不愿意的事情。在會議討論中,行政院長汪精衛不但反對該提案,不肯執行草案,而且提出廢除中醫中藥。他說“中醫言陰陽五行,不懂解剖,在科學上實無根據;至國藥全無分析,治病效能渺茫”,主張“凡屬中醫應一律不許開業,全國中藥店也應限令歇業。以現在提倡國醫,等于用刀劍去擋坦克車。”這引起了中醫藥界的強烈抗議,《醫界春秋》嚴辭批駁,斥責汪氏“亡國未足,必滅種而后快”。汪精衛見眾怒難犯,便轉換手法,在《中醫條例》交立法院審查時,他寫信給立法院院長孫科,大談“若授國醫以行政權力,恐非中國之福”,囑孫共同阻止其通過。他還和孫科搞了一場辭職鬧劇,使得《中醫條例》被壓了兩年之久。
2012年中國國醫節時間
2012年3月17日,農歷2月25日,星期六。
2013年3月17日,農歷2月6日,星期日。
2014年3月17日 ,農歷 二月十七,星期一。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m.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