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癥的癥狀 發現體征早治療
2017-05-13 17:31:05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
導語:脊髓空洞由于空洞形成的位置和大小不一樣,引起的癥狀也不同,一般多發部位是頸和胸交界脊髓內,在早期會出現相應地方疼痛癥狀,也會出現肌
脊髓空洞由于空洞形成的位置和大小不一樣,引起的癥狀也不同,一般多發部位是頸和胸交界脊髓內,在早期會出現相應地方疼痛癥狀,也會出現肌張力下降的癥狀,需要盡早治療。
1.本病多見于20~40歲,男性多于女性
。臨床癥狀呈極緩慢的進展。由于空洞所在位置、大小及范圍的不同,癥狀也不一致,其好發部位多在頸胸交界的脊髓內。早期癥狀多為相應支配區自發性疼痛(空洞始于中央管背側灰質后角底部),出現節段性分離性感覺障礙,逐漸擴大至雙上肢和胸背部,呈短上衣樣分布的痛溫覺減退或缺失,觸覺和深感覺保存,病人常發現損傷后無痛覺而就診。晚期空洞擴展至脊髓丘腦束,出現空洞水平以下傳導束性感覺障礙。2.前角細胞受累出現相應節段肌萎縮、肌束顫動、肌張力減低和腱反射減弱,
空洞位于頸膨大時雙手肌萎縮明顯。空洞水平以下出現錐體束征,病變侵及第8頸神經~第1胸神經側角交感神經中樞則出現Horner征。3.關節痛覺缺失可導致神經源性關節病
,關節磨損、萎縮和畸形,關節腫大,活動度增加,運動時有摩擦音而無痛覺,即夏科(Charcot)關節。皮膚營養障礙也較常見,如皮膚增厚、過度角化,痛覺缺失區表皮燙傷、割傷造成頑固性潰瘍和瘢痕形成,甚至指、趾節末端無痛性壞死、脫落(Morvan征)。晚期可出現神經源性膀胱和尿便失禁。4.延髓空洞癥很少單獨發生,常為脊髓空洞的延伸
,多不對稱,癥狀體征多為單側性。空洞累及三叉神經脊束核出現面部洋蔥皮樣痛溫覺缺失,自外側向鼻唇部發展;累及疑核引起吞咽困難和飲水嗆咳;累及舌下神經核伸舌偏向患側、同側舌肌萎縮及肌束顫動;累及面神經核出現周圍性面癱;前庭小腦通路受累出現眩暈、眼震和步態不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