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傳統文化 > 正文

仡佬族飲食 仡佬族的飲食文化什么獨特內涵

2016-06-05 10:33:39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獨特、有內涵的仡佬族飲食文化 每個地方的飲食文化都會受當地的地理環境及人文因素的影響,所以每個地方的飲食文化都各不相同。仡佬族文化

獨特、有內涵的仡佬族飲食文化

每個地方的飲食文化都會受當地的地理環境及人文因素的影響,所以每個地方的飲食文化都各不相同。仡佬族文化源遠流長,他們的飲食文化更是別有一番風味,仡佬族由于受生活環境的影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

仡佬族的飲食文化以酸辣為特色,仡佬族以大米、玉米為主食,兼食面食及雜糧、薯類。喜吃糯米糍粑,待客用茶。仡佬族善釀酒。

仡佬族人生活的地區,大多數在云貴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那里地形復雜,氣候潮濕;仡佬族人的經濟生活以農業為主,山地種植玉米,平地種植水稻,因此,這兩種作物也是仡佬族人最主要的糧食。農忙季節日食三餐,農閑多食兩餐,正餐之外,尚有“過早”、“歇鬧(歇勞)”、“宵夜”等習俗。

肉食以豬肉為主,雞、鴨、羊肉次之,多數人不吃牛馬肉和死禽死畜肉。嗜吃酸味和論辣食品,有“三天不吃酸,人要打撈竄”之說。糍粑常作親把祖宗神靈供品,亦為待客和節日食品。糯米粑是仡佬族節慶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食品。

過春節時,家家戶戶都要用一升或幾升糯米打成一個大的粑粑,放在簸箕或方木盤內,供奉祖先,三天之后才可食用。黔西的仡佬族還用豆豉葉(扁竹葉)插在粑粑上,以表示祖先開荒辟草時插草為標;廣西的仡佬族還有在除夕的供品中加粽粑和紅薯之習。

在端陽節、重陽節及其他所有節日,都要宴請賓客,但均要做粑粑。仡佬族人習慣把玉米粉放在蒸籠里蒸熟,叫作玉米干飯;這是仡佬族人一年四季餐桌上的主食,如果在節日里或是有遠客臨門,他們就在玉米面里加上相等的白米蒸熟,稱為“混合飯”。

為了祛潮取暖,仡佬族人每餐都少不了一鍋辣椒湯;仡佬族人的辣椒有多種吃法,如辣椒粥、霉豆腐辣椒、豆辣椒等,不過,最受他們喜愛的要算是骨粉與辣椒加工腌制而成的辣椒骨。仡佬族人愛飲酒,多為自釀。先年有咂酒,以編谷、高梁、玉米、小米、大麥等為原料,發酵后貯壇密封,預置竹管,用時含管吸飲。

后多為甜酒、燒酒。甜酒俗稱“酷糟”,用糯米或玉米、小米釀制,多用于煮湯圓、雞蛋,或用涼水沖飲。燒酒亦稱火酒,用玉米或高梁釀制,其味濃烈,平常待客和筵席必備。男子喜抽上煙(亦稱葉子煙),亦有中老年婦女抽葉子煙的,青年中吸香煙者增多。

茶分清茶、油茶。清茶多用老鷹茶、藤茶、家茶或苦丁茶熬飲。油茶以家茶用油煎炒后加水煮沸,將干,用木瓢背反復揉成漿狀,稱“茶羹”,再加油煎羹,添水煮沸,加鹽,佐以芝麻、核桃仁未、花椒調味,即可飲用。

可以粑粑、粽子、麻糖、瓜子等佐食,亦可煮“油茶雞蛋”、“油茶湯圓”、“油茶稀飯”等食用.大多數地方信佬族都有“吃油茶”的習慣,并視為待客佳品,有的日食三餐不離,否則精神不振。居住在舊城、隆興一帶的記佬族多無“吃油茶”習俗。

筵席常以酥扣(亦稱燒白)、昨扣為主肴,加配滑肉(亦稱酥肉)、粉條、黃花、木耳、豆類制成品等湊滿“八大碗”或“十大碗”,俗稱“大水席”。托情議事,往未酬醉,肴暖尤豐。大矸、三橋一帶盛行“三么臺”,即筵席分三臺吃完,先酒次茶后飯,或先茶次酒后飯。

油茶佐以糕、糖、干果、葵花子,酒佐冷盤熱炒,飯加蒸碗湯菜。坐席多為每桌10人(上下席各2人,左右席各3人),舊城、蟠溪、院溪一帶每桌12人,縣城每桌8人。

仡佬族的飲食特色

油茶:一些地區的仡佬族人家喜歡吃油茶。制法是用豬油放于鐵鍋內加熱,拌以蛋、肉,再摻水,放些鹽、糖熬成,以作飲料,配以包谷花、米花、酥食、麻餅、花生、糯米粑,干、衡相配,作待客之用。

百合:“百合肉絲”是仡佬族地區味道別具一格的名菜。務川百合粉,加工精細,粉質松散,光滑細膩,清香可口。

務川牛肉干:具有民族風味,色棕紅,味鮮美,因這里山區牛多肉嫩,務川牛肉干銷往廣西、廣東、湖南、浙江、福建等省區。

道真舊城灰豆腐果:以黃豆制成豆腐,再用桐殼灰、草木灰副本后葉灰、蕎子稈灰等,用傳統方法加工精制而成。質地綿酥,色灰白,鮮香可口。

蕨燙燙:將山野挖的蕨根加工成的蕨粑,研粉摻水調勻成粘稠狀流汁,放人適量食鹽、椒面、蔥花等佐料。再放入鍋內煮熟,然后將煮熟的流汁,舀到簸箕里,攤成直徑約二寸的圓餅形,待冷卻定型后,放油到平的鍋鐵板上加熱,再將圓餅攤到鍋鐵板上,慢慢煎焙而成,入口味道柔滑香美。

清明粑:把采自山間田野的野菜(清明草)洗凈,放入開水中氽一遍,然后撈出切細,再與蒸好的糯米飯一起放入碓窩舂成糍粑。亦有將氽過水的清明草與糯米面摻和,揉成圓,放進鍋里蒸熟即成。這種加入清明草的糍粑,蘸上黃豆面,綿糯中透出一股濃濃的草香。

回鍋老二:是當年開荒辟草的仡佬人的家常飯食,也叫“苗飯老二”。是將包谷面摻水和好,放進鐵鍋里燜制而成。一把山柴塞進灶口,一轉身之間,就可吃飯,是真正的快餐飯食。“回鍋老二”,其名稱就具有山野大馬金刀似的粗豪風格。這種黃金滿碗的飯食,越嚼越回味香甜,即使沒有菜肴下飯,只要一碗湯,也能吃得津津有味。

釀酒:仡佬族喜愛飲酒,也善于釀酒。凡逢喜慶佳節,都須以酒招待客人。仡佬族民間的釀酒多以糯米、玉米、高粱、小麥為原料,釀成白酒(仡佬族俗稱“火酒”)和甜酒。“咂酒”(有的地方稱“爬坡酒”)是仡佬族民間富有特色的酒類。

苞谷飯:用石磨將包谷磨碎,篩簸去皮,于簸箕內灑水拌濕,放入甑中蒸熟,倒入簸內再灑水拌勻,至互不粘連為宜,再裝甑蒸到熟透。節慶或有親朋來訪。較富裕的仡佬族人家用大米與包谷面混蒸。包谷色黃,大米色白,俗稱“金銀飯”。包谷飯營養雖好,但于散,難于吞咽和消化,因而常以酸菜佐餐。

酸菜:仡佬族喜酸食,一般人家都腌制有酸菜,酸菜常以干豆類或土豆(洋芋)混煮,稱為"酸菜豆湯"或"酸菜洋芋湯"。仡佬族民間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撈竄"的說法。用青菜或白菜,或蘿卜秧于壇、罐內腌制而成。

吃的時候將酸菜切成絲和洋芋片、四季豆、小豆在鍋在煮,然后蘸辣椒水食用。酸菜湯既可下飯,又有助于消化,還可以儲存蔬菜,保證常年有菜吃。山區仡佬人常年離不開酸菜湯,俗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偏偏”之說。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 精品亚洲成α人无码成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麻豆| 国产天堂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丝袜久久久久久不卡|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首页|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蜜桃| 97久久精品国产成人影院| 琪琪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网站 | 91在线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99| 99re热视频这里只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 精品国产线拍大陆久久尤物|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3 | 91精品久久久久| 欧美交A欧美精品喷水|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高清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友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91| 青青青国产依人精品视频| 亚洲另类精品xxxx人妖| 国产精品理论电影|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 99热在线精品国产观看| 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国产精品夜夜春夜夜爽久久小|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