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酒啊,看起來像水,喝到嘴里辣嘴,喝到肚里鬧鬼,走起路來絆腿,半夜起來找水,早上醒來后悔!”這是過量飲酒最真實的寫照。然而,當飲酒不可避免,人們如何把酒精對身體的危害降到最低呢?
飲酒前準備
一是選擇最佳的飲品。
二是飲酒前要吃點東西墊底。
喝酒的好處
如果適量地喝酒,又有點好菜,心情舒暢,往往會化害為益,收到意外的好處。因為酒精經肝臟分解時需要多種酶與維生素的參與,酒的酒精度數越高,肌體所消耗的酶與維生素就越多,故應及時補充。新鮮蔬菜、鮮魚、瘦肉、豆類、蛋類等均可作為佐菜。
而咸魚、香腸、臘肉等食品,因含有色素與亞硝酸鹽,與酒精反應不僅會傷害肝臟,而且易造成口腔與食道粘膜的損害,所以,不宜過多用以佐菜。
酗酒的主要危害
1、死亡:酒精會抑制大腦的呼吸中樞,造成呼吸停止,另外由于換抑肝糖原的分解,導至血糖下降也可能有至命的影響。
2、吸收不良:引起各種維他命缺乏間接導致多種神經系統傷害。
3、肝臟傷害:脂肪堆積在肝臟引起脂肪肝。
4、胃潰瘍:可引起胃出血而危及生命。
5、神經系統傷害:譬如周邊神經病變。
6、大腦皮質萎縮:有報告顯示部分慢性酒癮者的大腦皮質有萎縮現象,也有部分病人有智力衰退的跡象。
7、酒精性胎兒傷害:酒精在胎兒體內代謝和排泄速率較慢,對發育中的胎兒造成傷害。
酒對心血管系統到底是有利還是有害,眾說紛紜。一些嗜酒者以酒能通行血脈為由而越喝越多,癮也越來越大。殊不知酒對心血管系統的利害存在著一個質和量的問題,即低度酒少量飲用時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有利,而烈性酒及大量飲酒對健康則有百害而無一利。
在諸多酒類中,紅葡萄酒較白葡萄酒及其他酒類對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效果更佳。至于飲酒量,以每日不超過50毫升為佳。
健康人飲酒后心臟收縮功能可減低,這種變化是可逆的;此外,飲酒尚能使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擴張,對某些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利。
某些健康人在一次大量飲酒后可出現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由于多發生在節假日大量飲酒后,故將這種綜合征稱為“假日心臟病”,系由酒精作用和交感神經興奮所引起,停止飲酒后可逐漸恢復正常。
長期大量飲酒可導致心功能衰竭,表現為心室擴大和左心室收縮功能低下,病變的出現和消退均與飲酒有關,當終止飲酒后其心衰能得以改善或至少不進一步惡化,而再次飲酒后心衰又復發,此種情況若反復多次發生,將會造成心肌的不可逆損害,以至終止飲酒后仍有進行性心功能惡化,引起“酒精性心肌病”。
此外,酒精中毒者心房纖顫的發生率也很高,這種因中毒所致的房顫若能早期戒酒則能使病變逆轉或穩定。酒是一種純熱能食物,長期大量飲酒可增加體重,影響體內糖代謝過程而使甘油三酯生成增加,而肥胖和高脂血癥均是冠心病患病的危險因素,因此,長期大量飲酒可使冠心病的患病率增加,大量飲酒者的冠心病死亡率亦增加。
不難看出,少量飲用低度酒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積極意義;長期大量飲用烈性酒則對健康危害極大。鑒于飲酒對消化、中樞神經、生殖等諸多系統的危害以及可能由飲酒帶來的一系列交通、社會等問題,因此有關專家建議不把適度飲酒推薦為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措施之一。
勸君莫貪杯中物,已有飲酒習慣的中年人應限制及減少飲酒量;節假日或親朋相會時以飲低度酒為宜,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要戒酒,兒童及青少年更不宜飲酒。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m.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