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媽咪吃什么能夠減輕水腫?
有些孕媽媽在這一時期已經開始出現水腫了。許多食物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食用后可以去除體內多余的水分。水腫的孕媽媽不妨嘗試下面的食物,這些食物既可以提供各種營養素,同時又不會出現服用利尿藥物后對孕婦和胎兒產生的不利因素。
1、鯽魚
鯽魚是一種益脾胃、安五臟、利水濕的淡水魚,可以消除妊娠水腫。鯽魚肉是高蛋白、高鈣、低脂肪、低鈉的食物,經常食用,可以增加孕媽媽血液中蛋白質的含量,改善血液的滲透壓,有利于合理調整體內水的分布,使組織中的水分回流進入血液循環中,從而達到消除水腫的目的。
2、鯉魚
鯉魚有補益、利水的功效,孕媽媽常食可以補益強壯、利水祛濕。鯉魚肉中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鈉的含量也很低,孕媽媽常吃可消腫。
3、冬瓜
冬瓜具有清熱瀉火、利水滲濕、清熱解暑的功效,可提供豐富的營養素和無機鹽,既可澤胎化毒,又可利水消腫,孕媽媽可以常吃。
素燒茄子、什錦五香黃豆、鮮蘑豆腐湯、紅棗雞蛋湯、紅燒蹄筋、鯽魚湯、香菇炒菜花、紅燒鯉魚、薺菜粥、豆腐熬鯉魚、紅小豆米飯……這些都能幫孕婦消除水腫,而且清淡可口。
另外冬瓜魚湯、冬瓜蒸菌、冬瓜燒海米、冬瓜丸子湯等菜肴性寒味甘,水分豐富,有止渴利尿的功效,可以減輕孕婦的下肢水腫。
維生素k對孕后期媽媽的幫助
維生素K是參與血液凝固的一種重要物質,如果人體缺乏維生素K,就等于缺乏凝血因子,容易出血或出血難止。在臨床上,維生素K缺乏的患兒大多數是在出生后3個月內,這部分患兒絕大多數為母乳喂養,維生素K含量偏低。
據介紹,人體自身不能制造維生素K,只有靠食補或腸道菌群合成。由于維生素K比較難以通過胎盤吸收,所以嬰兒體內原本就缺乏,同時,沒有足夠的菌群幫助合成。
目前,正規醫院都會在新生兒出生時就補充維生素K,但是,臨床上也有一部分15天到2個月內的嬰兒,由于濫用抗生素,抑制了腸道正常菌群生長,造成維生素K嚴重缺乏,從而導致嬰兒凝血機制障礙。
記者了解到,目前發現維生素K缺乏的嬰兒大多數來自農村,主要因為孕婦沒有補充維生素K。目前,國際上使用維生素K預防的總趨勢是:由肌肉注射改口服,由1次變多次,由嬰兒服用擴展為母親服用。
醫生建議,孕婦從32周至36周起,服用適量的維生素K,直至分娩,臨產的孕婦分娩前1小時至4小時肌注或靜滴維生素K,同時,新生兒也要補充維生素。除了口服和肌注的方式來補充維生素K,孕婦還可以多食維生素K含量豐富的食物,如菠菜、西紅柿及魚類等。
對長期使用抗生素、腹瀉的嬰兒要常規補充維生素K。臨床上遇到不明原因的患兒出血,在尋找病因的同時,應該立即肌注維生素K,以防進一步導致顱內出血。
準媽媽如何應對孕晚期不適?
到了懷孕最后那幾個月,準媽媽的身體變化越來越大。有些變化是懷孕期間的正常顯現,有些則應引起重視。
以下癥狀是孕期難以避免的正常現象,準媽媽不必過分擔憂。
1、胃部燒灼
寶寶個頭越來越大,胃部受到擠壓,再加上孕酮的影響使腸胃蠕動減緩,食物在胃中時間變長,而且準媽媽的括約肌會比較松弛,導致胃液逆流到食道,因而引起灼熱的不適感。
應對:準媽媽要少吃多餐。每餐喝一點牛奶,吃完飯不要馬上躺下。
2、水腫
到了孕晚期,很多媽媽的腳比平時足足大了兩個碼子,鞋子都穿不下了。水腫現象從孕中期就開始出現,到了孕晚期,胎兒對下腔靜脈的壓迫更大,癥狀也就更明顯了。
應對:控鹽運動。千萬別吃得太咸。適度運動,散步、游泳、瑜伽都是孕媽媽不錯的選擇。
提示:如果出現全身快速又明顯的水腫,可能是先兆子癇的前兆,準媽媽要特別小心。
3、恥骨疼痛
孕晚期尤其是臨近分娩的時候,很多準媽媽會抱怨恥骨附近疼得厲害。那是因為弛緩素和黃體素這兩種激素使得恥骨聯合區域變得非常松弛,而骨盆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導致了恥骨聯合過度分離。
應對:準媽媽要注意多休息。
4、外陰部疼痛
有些準媽媽在妊娠中晚期會感覺外陰部腫脹,同時局部皮膚發紅,在行走時外陰出現劇烈疼痛。這種現象就是外陰部靜脈曲張。
應對:不要久站,不要穿過緊的褲子和鞋襪,洗澡的時候注意水溫不要太熱。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m.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