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 > 養生保健 > 正文

七夕乞巧習俗的歷史演變

2017-07-04 17:19:57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不知不覺又近一年一度的七夕情人節,七夕的習俗經過了多年的演變,已經成為人們所熟悉的情人節,這一天是情人專屬節日。大家對于七夕乞巧習

不知不覺又近一年一度的七夕情人節,七夕的習俗經過了多年的演變,已經成為人們所熟悉的情人節,這一天是情人專屬節日。大家對于七夕乞巧習俗的由來一定有所好奇,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七夕乞巧習俗的歷史演變

“七夕”一開始的時候是指人們對于自然的朝拜。古代的典籍中很早就有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大載禮記·夏小正》說:“是月織女東向,蓋言星也”,也就是說,至少在漢時,人們已經注意到織女星在天空中的運行規律,以七月顯得最為突出。而此時織女、牽牛只是天上兩個星座的名稱,它們之間并沒有什么關系。

到了東漢時期,無名氏創作的《古詩十九首》中,有一首《迢迢牽牛星》,從中可以看出,牽牛、織女已是一對相互傾慕的戀人,不過詩中還沒有認定他們是夫妻。到了南北朝時期,梁代的蕭統編纂的《文選》中,《洛神賦》有一條注釋:“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會。”這時“牛郎織女”的故事和七夕相會的情節,已經初具規模。

在《荊楚歲時記》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織杼勞役,織成云錦天衣。天帝哀其獨處,許配河西牽牛郎,嫁后遂廢織衽。天帝怒,責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夜一會。”

漢代以來,民間開始有七夕乞巧的習俗,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后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漢族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圖為國畫:桐蔭乞巧)

隨著民間的乞巧習俗風行,這一節日也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的歌詠。如唐代詩人杜牧有《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宋代詞人秦觀有《鵲橋仙》:“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荊楚歲時記》收錄了乞巧節的習俗:“七夕人家婦女結彩縷,穿七孔針,陳瓜果于庭中,以乞巧。”后來發展的有關乞巧的相關習俗,多以驗巧為主。

“穿針乞巧”:七夕之夜,女子手執五色絲線和連續排列的九孔針(或五孔針、七孔針)趁月光對月連續穿針引線,將線快速全部穿過者稱為“得巧”。

“投針驗巧”:先準備一只面盆,放在天井里,倒入“鴛鴦水”,即把白天取的水和夜間取的水混合在一起。但常常把河水、井水混在一起倒入面盆就算成了,面盆和水要露天過夜,再經第二天即七月初七白天太陽一曬,到中午或下午就可以“驗巧”了。原來面盆里的水,經過半天太陽光照射,表面依稀生成薄膜,于是取引線(即“縫衣針”),輕輕平放在水面上,針不會下沉,水底下,就出現針影,這針影若是筆直的一條,即是“乞巧”失敗,若是針影形成各種形狀,或彎曲,或一頭粗,一頭細,或是其他圖形,便是“得巧”。

“喜蛛應巧”: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

“拜織女”:少婦們大都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聯合舉辦。約好參加拜織女的少婦、少女們準時到主辦家來,于案前焚香禮拜后,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們希望嫁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都可以向織女星默禱。

后代的七夕風俗基本上沿襲魏晉南北朝,多以觀星、祭拜、乞巧、曝衣等方式為主。少女相聚一起拜月祈愿,以求天賜良緣。

繽紛多彩的七夕習俗為這個節日增色不少,反映了歷朝歷代人們對于愛情的美好追求和真誠祈愿。

七夕的節日起源

婦女乞巧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于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于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于乞巧的記載。

自然崇拜

“七夕”最早來源于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

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

后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跡。

時間崇拜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

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

“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臺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數字崇拜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與“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結語:讀了上文相信大家對于七夕乞巧習俗的歷史演變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在七夕情人節到來之際,我們不僅要愉快的過節日還要適當的了解七夕節的起源,以及習俗的歷史演變,做一個有內涵的人。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专区蓝色区| 亚洲精品V天堂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视频91|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 精品真实国产乱文在线| 777国产偷窥盗摄精品品在线| 精品天海翼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18| 亚洲国产人成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 亚洲精品色播一区二区| 乱精品一区字幕二区| 国产在vr视频精品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羞羞麻豆国产精品1区2区3区| 久久精品亚洲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国产精品自拍电影| 在线播放国产精品| 91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精华液|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小说| 国产一精品一AV一免费孕妇| 精品人妻中文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色婷婷久久99精品|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电影在线|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 99精品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WWW456C0M|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综 | 国内精品视频九九九九|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小说|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 精品人妻无码区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