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姓曾是什么意思?我姓曾是雙節期間躥紅的網絡用語。
我姓曾的來源
央視在雙節前期,推出了《走基層百姓心聲》特別調查節目“幸福是什么?”央視走基層的記者們分赴各地采訪了包括城市白領、鄉村農民、科研專家、企業工人在內的幾千名各行各業的工作者,而采訪對象面對的都是同樣的問題:你幸福嗎?幸福是什么呢?而一位清徐縣北營村務工人員面對記者的提問時,首先推脫了一番:“我是外地打工的不要問我。”該位記者卻未放棄,繼續追問道:“您幸福嗎?”這位清徐縣北營村務工人員用眼神上下打量了一番提問的記者,然后答道:“我姓曾。”
這段對話也讓收看節目的觀眾忍俊不禁,熱議連連。迅速躥紅。雖然有人認為節目中曾大叔可能是沒聽清楚記者的提問,但更多的人認為這可能是對現實的調侃。
我姓曾的背后問題
幸福在哪里?它不在月光下,也不在睡夢里,有一首歌中如此唱道。那么,幸福能夠觸摸得到,也能夠感受得到,但真正猛然面對鏡頭,還真不是一句話能夠概括得了的。
換一種說法,“我姓曾”這句話能夠在央視播出,至少比“被幸福”要實事求是得多。應對記者的提問,為什么非要讓他幸福呢?為什么非要讓他說自己幸福呢?民工自己并沒有說出自己幸福,而央視記者也沒有將這段剪掉,這豈不是演繹了另一種原汁原味的真實?
對于我姓曾的爭議
爭議1:曾叔在應答記者提問前說道“我是外地打工的不要問我”,但實際上根據語音可明顯聽出其實詞為“在外地打工的在這里玩(煩)的”。
爭議2:曾叔在回答記者“您幸福嗎?”時說道“我姓曾”,神情與舉止并沒有人們想的那么復雜,有人說是曾叔將“您幸福嗎?”聽成“您姓胡么”,如此才有了這么一個不搭邊的回答; 也有人認為,務工人員是難以表達該問題的實質,在回答時故意避開問題,正如欄目開頭那位大哥也難堪的回答說“這個幸福太麻煩”,確實,面對“幸福”這一問題,當今時代普通百姓很難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更何況面對著央視鏡頭,所以回避問題也是很好的一種辦法。
媒體從業人員質疑記者提問
該段視頻迅速在網上瘋轉,這位務工人員看似文不對題,卻令人遐想連篇的回答火速在網絡走紅,被網友們封為2012又一“神一樣的回復”,該位務工人員接受采訪時的動作和神態也被網友們大贊“那眼神太帶感了!”,而提問的記者則被網友們吐槽“提問水平太低,記者應該反思一下如何提問了。”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m.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