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的作者是誰?古代經(jīng)典的愛情小說
《西廂記》的作者是誰?《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作者王實甫,元代著名雜劇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他一生寫作了14種劇本,《西廂記》大約寫于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這個劇一上舞臺就驚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愛,被譽為“西廂記天下奪魁”。
劇本描寫書生張生在寺廟中遇見崔相國之女崔鶯鶯,兩人產(chǎn)生愛情,通過婢女紅娘的幫助,歷經(jīng)坎坷,終于沖破封建禮教束縛而結合的故事。
王實甫的雜劇《西廂記》有鮮明、深刻的反封建的主題。張生和崔鶯鶯的戀愛故事,已經(jīng)不再停留在“才子佳人”的模式上,也沒有把“夫貴妻榮”作為婚姻的理想。他們否定了封建社會傳統(tǒng)的聯(lián)姻方式,始終追求真摯的感情,愛情已被置于功名利祿之上。
《西廂記》結尾處,在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正面地表達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的美好愿望,表達了反對封建禮教、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等級制度的進步主張,鼓舞了青年男女為爭取愛情自由、婚姻自主而抗爭。
《西廂記》之所以能成為元雜劇的“壓卷”之作,不僅在于其表現(xiàn)了反對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進步思想,而且它在戲劇沖突、結構安排、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
《西廂記》的戲劇沖突有兩條線索。一條是封建勢力的代表"老夫人"與崔鶯鶯、張生、紅娘之間展開的沖突。這是維護封建禮教的封建勢力和反對封建禮教、追求婚姻自主的叛逆者之間的沖突。
此外,《西廂記》還有由崔鶯鶯、張生、紅娘之間的種種矛盾引起的另一條戲劇沖突的線索,這些沖突雖然屬次要,卻是大量的,錯綜復雜的,常常和主要矛盾交織在一起,互相影響,推動戲劇情節(jié)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地發(fā)展,具有強烈的戲劇效果。這正是《西廂記》令人叫絕之處。《西廂記》的角色不多,戲卻很多,情節(jié)曲折。
《西廂記》的結構規(guī)模在中國戲劇史上是空前的。它突破了元雜劇的一般慣例,用長篇巨制來表現(xiàn)一個曲折動人的完整的愛情故事。因此它避免了其它元雜劇由于篇幅限制而造成的劇情簡單化和某種程度的模式化的缺點,能夠游刃有余地展開情節(jié)、刻劃人物。這是王實甫的一個創(chuàng)舉。
《西廂記》最突出的藝術成是成功地塑造了栩栩如生、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王實甫很善于按照人物的地位、身份、教養(yǎng)以及彼此之間的具體關系,準確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且調(diào)動多種藝術手段,生動、鮮明地將其表現(xiàn)出來。崔鶯鶯、張生、紅娘、老夫人都由于王實甫的卓越才能而成為不朽的藝術典型。
王實甫的《西廂記》問世以后,在中國文學史上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其版本數(shù)量眾多,流傳至今的明清刻本約有一百種。明清兩代的眾多學者對《西廂記》評價很高,直到近現(xiàn)代,《西廂記》的各種版本依舊活躍在舞臺上,備受人們的贊賞。
歷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為多少文學作品的主題,《西廂記》便是描繪這一主題的最成功的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