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道伐虢之戰為何晉國為何會獲得成功?
2016-06-03 16:49:51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
導語:晉軍的勝利,在于它能夠做到“必勝之兵必隱”這一點,以借道的假象巧妙掩蓋自 己各個攻滅虢、虞的真實企圖。“兵不厭詐”,晉國君臣深諳此
晉軍的勝利,在于它能夠做到“必勝之兵必隱”這一點,以借道的假象巧妙掩蓋自 己各個攻滅虢、虞的真實企圖。“兵不厭詐”,晉國君臣深諳此中奧秘,故能確保自己 以強擊弱、以大攻小戰略意圖的實現。在行施“借道”這一計謀過程中,晉國君臣還能 針對虞公貪利愛財的弱點,誘之以利,迷惑其心智,使敵人始終由自己牽著鼻子走,無 所作為。
虞國的失敗,首先是國力、軍力遠不逮人,故成為晉國敢于覬覦的對象。其次是其 最高統治者虞公昏聵庸劣,貪圖眼前小利,破壞與虢國的戰略同盟關系;又文過飾非, 拒納諫言,終于引狼入室,自取咎殃。第三,與上兩點相聯系的是,虞國對晉國滅虢后 的戰略新動向毫無察覺,放松警惕,不作戒備,以至晉軍發動突然襲擊之時,無暇抵抗, 束手就擒。 假道滅虢之戰體現了相當豐富深刻的軍事斗爭藝術,因此受到歷代兵家的廣泛重視。
晉假途滅虢之戰在歷史上曾經常為一些人所仿效,而成為強兼弱,大吞小過程中所慣用的“一石兩鳥”策略手段,而此戰中所反映的唇亡齒寒的道理,也為后世兵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如北宋趙匡胤“假道荊湖”,襲占荊、湖,并滅南平、武平兩地割據勢力,就是顯著一例。又如北宋被金國用此計與宋聯合滅遼,最后亦為金國所滅。而南宋不吸取北宋滅亡的經驗教訓,反爾被蒙古用此計先與其聯合滅金,最后又將其滅亡。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國剛剛成立之時,毛主席不顧國內外的重重困難,毅然決定出兵朝鮮,進行抗美援朝戰爭,直至勝利,則是對唇亡齒寒另一種方式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