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縱連橫的典故 合縱連橫關聯的有哪些人物
據傳張儀和蘇秦共同師承于鬼谷子,后來蘇秦出師后以他合縱的戰略策略在各諸侯中聲名顯赫,然而同窗的張儀卻還是楚國令尹的一個普通門客。有一日,令尹身上的佩玉不見了,眾人都懷疑是那個窮酸樣的張儀偷的,但是張儀拒不承認,在經歷了幾百竹板后,他還是不承認。當妻子看到回到家后的張儀受到這樣的屈辱,又是氣憤又是心疼,說他干脆做個普通百姓得了。張儀就問他的妻子自己的舌頭還在嗎,妻子好笑道,當然在那。張儀就說,有這舌頭在就行了,將來就是要靠它來建功立業的。
已經坐上相國位置的張儀,擔心諸侯經不住秦國的誘惑,而對他的合縱策略有所動搖。于是他想到了同窗張儀,認為秦國倘若有這才識高于自己的人輔佐,六國必定會碰到強大的秦國,而到了不得不聯合起來的地步。但是蘇秦也知道必須得刺激一下張儀,他才會發奮。蘇秦就設計讓張儀來找他,然而自己并不以禮接待張儀,還數落了潦倒的張儀一番。這可把張儀氣壞了,于是自己一個人憤憤地跑到了秦國那里去了。途中蘇秦還秘密派人暗中幫助張儀能夠順利到達秦國,并且讓人將其舉薦給了統治者。
秦國時值秦惠王用人之際,當他見識到了張儀的連橫策略后,大為贊嘆,就重用了張儀。后來張儀得知了蘇秦的一片苦心,甚是感激。張儀就以自己在政治上的成就來回應同窗蘇秦的激勵。張儀和蘇秦雖然日后成了政敵,但是他們的同窗友誼卻是真實而又難得的。
合縱連橫關聯人物
合縱連橫實際上就是幾個大國拉攏其他的弱國,或者幾個弱國結盟而進行的政治、外交和軍事活動。在這其中可以細分為一種是南北的弱國一起抱團對抗強大的齊國或者秦國這樣的合縱,一種是東西的齊國或秦國聯合一些弱國,兼并其他的弱國這樣的連橫。
起初合縱和連橫是各個國家看著時局隨機采取的,早上可以是合縱,晚上也可以選擇連橫,合縱和連橫是處在一個變化無常的境遇。這個時候的合縱可以是針對齊國的,也可以針對秦國。連橫也可以是依附于秦國,又可以是聯合齊國。不過到了后期,由于秦國實力強大起來,東面的六國不能單獨抵抗秦國。所以合縱就成了六國聯合共同對付秦國了,連橫成了破壞六國合縱的策略。
而以縱橫之術游說七國的最為關鍵的人物,就是公孫衍、蘇秦和張儀三人。早期是公孫衍主張合縱,游說各國。公元前318年,公孫衍曾促使過魏國、趙國、韓國、燕國和楚國共同攻伐強大的秦國。雖然這一次的征討秦國的戰役失敗了,但是其聲勢和影響力卻是巨大的,也讓秦國為之忌憚。后來的蘇秦也曾在公元前287年成功聯合五國,攻打秦國,并逼迫當時已經稱帝的秦王退去帝王的稱號,還歸還了占領的部分土地,這一次是合縱的勝利。不過最大的勝利還是在連橫張儀那里,張儀成功破解了東方六國的合縱之勢,被秦國乘機各個擊破,成功兼并了六國,統一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