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王朝的中心杭州是怎樣一番景象?
13世紀末的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曾贊嘆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為“世界上最華貴的天城”。雖然相關記載很多,但多見于文字,“南宋時的杭州是怎樣的一番景象?”許多人都想有個直觀感受。
日前,由杭州書畫家陳鳴樓創作的《南宋皇城圖》正在杭州市方志館展出,這幅長達38米的畫作,重現了南宋時期的都城臨安,也就是今天杭州的歷史盛景。
據介紹,《南宋皇城圖》是一幅工筆畫,屬歷史風俗畫的范疇,全圖布局嚴謹,用筆古樸自然,生活氣息濃厚。繪制建筑群、人物及物體等的大小比例與《清明上河圖》有些類似,但在高度上增加了近一倍。
全圖繪制范圍從錢塘江到中北橋(今杭州),范圍超過當時的臨安城,共計畫有人物56000余位,牲畜37000多匹(頭),轎子70多頂,馬車60多輛,船舶180余艘,以及眾多飛禽走獸等。
在敘事情節上,畫作表現內容有宋高宗攜大臣前行為岳飛出征餞行、后宮嬪妃在衛兵護送下前往六和塔觀潮、錢塘江上大小船只往來繁忙,以及街頭巷尾各色貿易、市民休閑活動等熱鬧忙碌景象。
“由于在原有歷史框架的基礎上建構,所以許多杭州人熟悉的地名都能在長卷中一一找到對應。”在杭州市方志館內,陳鳴樓如數家珍般談起畫卷中的人物場景,斷橋、鼓樓、八卦田、六和塔等熟悉又陌生,仿佛是與古人展開了一場跨時空的對話。
談起創作歷程,陳鳴樓笑談自身并非科班出身,“我最初學的專業是機械,因為自幼愛好書畫,所以就一直勤于鉆研,技藝日漸精進。”早在繪制《南宋皇城圖》前,陳鳴樓還曾創作十米長卷《湖山新霽圖》、百米長卷《春日湖山行》,都因其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獲得了好評。
《南宋皇城圖》的創作過程可謂漫長,花費了整整10年時間。陳鳴樓一直認為,既然是還原南宋皇城的圖景,尊重歷史、尊重文獻是前提和基礎。為此,他查閱過大量唐宋史料筆記和宋代名家畫作,一邊創作一邊研究。
“我創作的初衷,是遵循歷史、探詢真相、解讀文明,讓欣賞者更加客觀充分地了解南宋時期都城的繁榮景象。”陳鳴樓說,在部分人眼里,南宋時期疆土小、軍事弱,俗稱是一個懦弱的王朝。“事實不然,這個時期的經濟、文化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在歷史文獻中也有記載。南宋還是中國古代的科技發明高峰期,不僅有四大發明,隨之創造的云梯、流炮、槍、箭、船等軍事武器也都是先進的,后來的元明清都有借鑒。”
正因為精通機械原理,陳鳴樓利用自身優勢將文獻資料進行消化和掌握,并根據文字描述對物體按比例縮小復原,讓南宋時期很多先進的武器裝備準確地呈現在作品中,實現了科學與藝術的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