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三次宦官黃金時代:歷史上宦官專權的朝代
宦官自從出現那一刻起,就有著特殊的位置,而且由于他的特殊性,甚至可以說第三種人,又由于他們所在的位置,注定了宦官不會甘于寂寞的,昨天我們說了,《古代什么什么人可以當太監?》(點擊查看),今天我們來說一下宦官的發展以及在中國歷史上宦官的黃金時代。
閹人在商朝就有記載,那個時候閹人數量少,地位低下,只是負責雜役、傳令等工作,是家臣的一種。隨著專政王權的發展,到了戰國、秦朝時,受宮刑的人大量增加,使用閹人的機構亦增多,閹人當政亦開始出現。
閹人能夠當政,實際上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和專制共同作用產生的,專制王權的發展,導致君主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也占有了天下最多的資源,金銀財帛土地不用說,連女人也要最多,這就出現了麻煩,皇帝的后宮里都是女人,還必須有人來干活 ,男人不行,一不留神,皇帝就要帶綠帽子了,于是閹人就登場了。
由于閹人的特殊地位,注定了閹人肯定會干政,秦朝的趙高給以后所有的宦官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原來宦官的權力也可以如此之大,由于秦朝短暫,所以也就出現了趙高一個有權的宦官,所以稱不上時代,但是到了漢朝,侍候皇帝的人統一被叫作“宦者”或“宦官”。據說此名是出自拱衛在天帝星旁一個叫“宦者”的星座。東漢時,規定宦官全部要用閹人,大規?;鹿佼斦嘣诋敃r首次出現,而到了東漢末年由于多個皇帝都是小皇帝,皇權開始旁落,而外戚和宦官開始彼此廝殺,漢殤帝即位后,外戚開始專權,而皇帝長大則依靠宦官奪取權力,宦官的權力不可避免的增大,一直到東漢末年,持續這個循環,一直到以張讓為首的十常侍,殺了何進,挾持皇帝出京,最后被董卓漁翁得利,外戚和宦官同歸于盡,而這個時期,是歷史上宦官的第一次“黃金時代”。
此后的三國兩晉南北朝,中國一直處于分裂狀態,這個時候是武將的天下,宦官自然沒有得勢的積水,但是到了回歸大一統,隋唐時代,不長記性的皇帝們又開始重用宦官,唐代開始有所謂的“市舶宦官”,即“中人之市舶者”,專門負責管理東南沿海地區海外貿易,《資治通鑒》亦載:“唐置市舶使于廣州,以收商舶之利,時以宦者為之”。在唐代安史之亂后再次出現大規模宦官當權,安史之亂,宦官李輔國借助戰亂,開始掌握了軍權,“寶印符契,晨夕軍號,一以委之”,日后宦官不但總領神策軍,而且還組建牙隊,最后形成專權,甚至有立廢皇儲之大權,這可以說是宦官最輝煌的時代,凌駕于皇帝之上,可以說是宦官的第二次“黃金時代”,也是最輝煌的時代。
唐之后的五代十國,也是武將的天下,而朱溫更是進入長安把宦官殺了個精光,宦官又進入了低潮,五代之后的宋代對宦官參政防范較嚴,宋太祖不許宦官“干預政事”,宦官到一定年資必須轉出外任。故宋代雖有童貫、梁師成等禍國宦官,但宦官之權力并沒有凌駕于宰相之上的權勢。
這一切,到了明朝又有了改變,由于英明神武精神旺盛的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了宰相制度,所以的軍國大事都落在了皇帝身上,開國皇帝還好,后續的皇帝可沒這么好的精神,于是內閣機構開始出現,而這也給了宦官干政的機會?;鹿僭诿鞔l展至頂峰,這個頂峰說的是數量,不是權利地位,雖然明太祖明令禁止宦官干政,但明成祖即位后開始重用宦官。明朝還設置了太監特務機構:東西廠,明末時曾經有過宦官數萬名,據王世貞《龠山堂別集·中官考十》記載:“南海戶凈身男九百七十余人復乞收入?!被鹿俦椴颊鞑块T,以太監充任的特務分布全國,尤其是天津、泉州、寧波、廣州等對外商船貿易海港港口必定派駐“稅監”太監,而在京城,皇帝身邊有掌印太監和批紅太監,掌印太監,顧名思義就是掌管玉璽,蓋章的,而批紅太監,是內閣對于奏折票擬后的意見由太監代皇帝批在奏章上,由于權力的制衡,雖然明朝也出現了如王振、劉瑾、魏忠賢等一批禍國殃民的太監,但是權力始終沒有被太監掌握,皇帝把權力收回,太監就什么也沒有了。這可以說是宦官的第三次“黃金時代”,但是已經不可避免的走向了下坡路。
到了清朝,吸收前朝的經驗,對于太監的管制非常嚴格,雖然有受寵的太監出現,但是干政的太監卻沒有出現。
宦官干政是一種畸形的政治,他們的權力都是伴隨著皇權而來,所以雖然有過“輝煌”的時代,但是始終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民國成立以后,這種畸形的用人政策也就廢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