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鄭和下西洋見證了中國古代海洋探索的輝煌

2017-05-15 21:54:33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在人類文明史上,絲綢之路連接了東西方文明。古代文明間的交往互動,主要有賴于亞歐大陸上自古形成的陸上通道。漢代張騫通西域,其重大意義

在人類文明史上,絲綢之路連接了東西方文明。古代文明間的交往互動,主要有賴于亞歐大陸上自古形成的陸上通道。漢代張騫通西域,其重大意義在于為陸路交通開辟了新時代。而在人類文明史上為海路交通開辟新時代的正是鄭和下西洋。中國古代向西方的尋求,可謂源遠流長。亞歐大陸的大河與平原,孕育了偉大的文明,而在諸文明如中國文明、印度文明、西亞文明和歐洲文明之間,自古就具有一種互動的關(guān)系,只不過互動的中心一直在亞歐大陸的交通上。

自古以來,大陸為文明間的交往提供著便利,沿著陸上的道路,東西方文明如生生不息的河流,持續(xù)不斷地接觸、互動和融合,歷時數(shù)千年之久。“西域”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史記》中。根據(jù)《史記》的記載,這一詞匯出現(xiàn)在張騫生活的時代。所謂張騫“鑿空”西域,是以國家行為使自古早已存在的中西交往道路暢達,由此“西域”得到極大的彰顯。此后廣義的西域,所指就是亞歐大陸上幾大文明的接合處,也就是東西方文明的匯合之地,當時文明互動的中心。就狹義而言,西域是一條通道,一種途徑,是通往西方的必經(jīng)之路。西漢張騫“鑿空”西域,東漢甘英身至波斯灣頭望洋興嘆,東西方文明匯聚之地定于西域,也即亞歐大陸,歷時上千年不曾發(fā)生改變。

盡管漢代已開始了向南海的探尋,但是相對陸路交往,海上交往受限于海洋屏障,自漢代開始一直是中外交往次要的途徑。唐代以后,雖然海路有了很大發(fā)展,但也沒有發(fā)生海路交通上升為不可逆轉(zhuǎn)的東西方交往主要途徑的改變。最有力的例證,來自成吉思汗以軍威建立的橫跨亞歐的蒙古帝國,當時海陸交通并舉,尤其陸路交通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暢達程度。馬可·波羅自陸路來華,自海路返回。明初吸取元朝窮兵黷武的歷史教訓,派出大規(guī)模使團時也是海陸并舉。洪武年間陸路出使有傅安等人,海路出使有劉時勉等人;永樂初年陸路有陳誠等人,海路有鄭和等人。

然而相對海路而言,陸路卻顯然遜色多了。對于海路功績的認識,有詩為證。明宣宗詩曰:“似聞溟海息鯨波,近歲諸番入覲多。雜還象胥呈土貢,微茫島嶼類星羅。朝廷懷遠須均及,使者敷恩合褊過。莫憚驅(qū)馳向遼遠,張騫猶說到天河。”(《大明宣宗皇帝御制集》卷二十二《遣使諭西洋古里蘇門答剌諸國》)以詩證史,我們可以了解到明朝皇帝將下西洋與張騫通西域作了超越的比喻。事實也確乎如此,正如通西域一樣,下西洋是以國家行為使海上道路暢達,由此,“西洋”在中國社會得到極大的彰顯。

正如張騫的名字永遠與西域聯(lián)系在一起一樣,鄭和的名字也永遠與西洋聯(lián)系在一起。“西洋”一詞,在中國史籍中最早出現(xiàn)在元代,以東西洋并稱。明初修《元史》,沒有出現(xiàn)此詞。詞匯涵義的演變和凸顯,是在鄭和下西洋時代。其后“西洋”新名詞出現(xiàn),不僅廣泛流行于社會,而且有了狹義和廣義的區(qū)別。狹義的“西洋”,包括鄭和下西洋所到的今天印度洋至波斯灣、紅海和東非一帶;廣義的“西洋”,則形成一個象征整合的意義,有了引申出的海外各國、外國之義。此后,明朝人甚至將亞歐大陸上的撒馬兒罕也稱作“旱西洋”。下西洋賦予的“西洋”一詞的新義,即使在后來西方人東來后也不過是引申義更擴大了范圍而已,經(jīng)歷了幾百年,至今仍然流行于我們生活的現(xiàn)代社會。“我們的語言就是我們的歷史”,下西洋的深刻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經(jīng)過中國有史以來最大規(guī)模、也是持續(xù)時間最長的國人走出國門、走向海洋的大航海活動,“西洋”凸顯,對“西域”形成了壓倒優(yōu)勢,遂使海路交通的地位不斷上升,出現(xiàn)前所未有的不可逆轉(zhuǎn)的變化。此后,中國人走向海洋形成了強勁的態(tài)勢,決不是朝廷一紙禁海令所能阻隔的。這里還涉及一個極為重要的事實,那就是陸上絲綢之路自漢代興起以后,即使在它極為興盛之時,也沒有多少國人沿此路走向外部世界,絲綢之路上的中外交往,自古以來就是以外人來華為主。陸上絲路的象征符號是駱駝和胡人,這是最好的證明(參見齊東方《絲綢之路的象征符號——駱駝》,《故宮博物院院刊》2004年6期)。海路自古代起因不是中外交往主要途徑,情況就更是如此。迄明代以前,有名有姓的出洋人屈指可數(shù),至唐代大都是佛教人士,宋代出洋人幾乎不見有名姓者流傳下來,到元代出洋有名姓的人和事跡才見流傳下來。

明初跟隨鄭和三次下西洋的馬歡,在他的出使記錄《瀛涯勝覽》中記載了沿海人民在海外生活的場景,七下西洋人數(shù)最多時達到二萬七八千人,頻繁的出使無疑使更多國人了解了海外。下西洋后,“春花無數(shù),畢竟何如秋實”,民間私人海外貿(mào)易很快興起,沿海人民開始較大規(guī)模走向南洋,留居海外的中國沿海居民日趨增多,他們參與了開發(fā)南洋,并為此作出了重要貢獻。而這一切,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史無前例的大規(guī)模海上活動——鄭和下西洋肇其端的。人類文明史的里程碑。

人類歷史發(fā)展到15世紀初,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海上運輸日益顯示出比陸上運輸更大的優(yōu)越性,貿(mào)易的需求使海上絲綢之路成為各國的共同愿望所在。明王朝建立后,以強盛國力為后盾,鄭和七下西洋,持續(xù)近30年的航海經(jīng)歷,為人類交往打破相對分散和隔絕狀態(tài),邁出了從陸上向海上轉(zhuǎn)折的重要一步;作為人類交往史上從陸向海轉(zhuǎn)折的標志性事件,更推動人類文明互動中心從亞歐大陸轉(zhuǎn)移到海上,由此整合形成的亞洲國際貿(mào)易網(wǎng),繁盛了一個世紀,為15世紀末東西方文明在海上匯合、一個整體的世界形成于海上奠定了基礎(chǔ),從而揭開了全球化的序幕。

這首先要從鄭和船隊不僅是一個龐大的外交使團,也是一支前所未有規(guī)模巨大的官方國際貿(mào)易商團說起。人類文明交往的根本愿望是物質(zhì)需求,從遠古時候起,“寶”就是人們向往的東西,鄭和船隊出航的大船稱為寶船,顧名思義,是出洋取“寶”的。曾經(jīng)在明宮上演的《奉天命三寶下西洋》雜劇(明趙琦美輯《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古本戲曲叢刊四集》76冊)進一步印證了這一點。其中將出航目的簡明扼要地表述為“和番”和“取寶”。對于下西洋的目的和任務(wù),后人雖為之揣測紛紜,爭論不休,但明朝人是如是看的:“和番”與“取寶”。如果用今天的話來說,“和番”就是和平地與海外各國交往;“取寶”,則說明物質(zhì)欲求構(gòu)成下西洋的根本原因。這在明鈔本《國朝典故·瀛涯勝覽》馬敬《序》中,有更明確的表達:“洪惟我朝太宗文皇帝、宣宗章皇帝,咸命太監(jiān)鄭和率領(lǐng)豪俊,跨越海外,與諸番貨易。其人物之豐偉,舟楫之雄壯,才藝之巧妙,蓋古所未有然也”。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 五月天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主播精品福利19禁vip|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国内少妇人妻偷人精品xxx| 国产精品白丝喷水在线观看| 麻豆国产精品无码视频| 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直播|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 国产主播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网站 | 伊人 久久 精品| 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 99精品中文字幕| 国内精品51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 |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电影| 宅男宅女精品国产av天堂|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婷婷| 国产午夜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猫咪|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免费全国观看国产| 久久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小黄鸭|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惠民福利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乱精品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午夜app|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国产亚洲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免费|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av东京|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浪潮| 91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日韩精品极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