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歷史 古代的德昂族什么樣
2016-11-24 17:29:43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
導語:史學界普遍認為漢晉時期云南永昌的濮人是德昂族的先民。就濮而言,其分布范圍極為廣泛,春秋戰國時期被稱為"百濮"。百濮的情況比較復雜,是
史學界普遍認為漢晉時期云南永昌的濮人是德昂族的先民。就濮而言,其分布范圍極為廣泛,春秋戰國時期被稱為"百濮"。百濮的情況比較復雜,是許多個族群的總稱,其中也包括云南最早的土著居民孟高棉語族各族的祖先部落。
漢晉時期的德昂族被稱為“折(纏)腰濮”。而濮人早已定居的滇西地區,是古代中國和印度進行文化交流和商業交往的“蜀身毒道”的中間環節,現今一些學者多稱之為“南方絲路”。“蜀身毒道”出永昌、騰沖經今日緬北的陸路可通往印度、阿富汗。此時的永昌,是這條路上的一個大站口,是商品的重要集散地之一。
從公元6世紀后半期至10世紀末的400余年,永昌境內濮人的社會經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其顯著特征是獸力和鐵器普遍用于農業。而在紡織方面,知道了染織五彩花布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金齒”在元代作為地名,指今德宏、保山一帶?!敖瘕X”之名,起源于“用金套包牙齒”,最初是一種風俗習尚,后演變為部落名稱,其中也包括了德昂族先民的部落。元代史書稱它為"金齒國"。
元朝統治時期,曾對金齒民族進行軍事征服,金齒不斷反抗,經濟遭到破壞,軍事實力受到極大削弱,政治勢力也日益衰落。到了元代中期,德宏地區傣族勢力逐漸強盛,元代末期,傣族統治者已逐漸把盈江、潞西地區的德昂等民族置于自己的勢力范圍之內了。
明清時期,金齒繼續衰落,德昂族人民雖然也進行了多次反抗傣族土司的斗爭,終因力量懸殊,以失敗而告終,許多人被迫離開本土,遷往他鄉。解放初期,我國境內德昂族人口僅有6000余人,且居住分散,是典型的小聚集大分散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