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生活的愿望列清單是我們有能力組織自己的生活、使其更合理化的信號。我們希望依靠清單,使每天的生活都遵循自己的意愿,不留下空白,避免因遭遇偶然事件而產生焦慮。我們企圖讓自己相信我們完全控制著生活乃至世界的進程。精神病專家斯特法尼·阿余索(Stéphanie Hahusseau)強調:“生活中的不確定是難以忍受的。我們生活在一個渴望控制一切的社會中,有著各種各樣的目標需要實現。文化上,我們越來越不習慣隨遇而安,無法接受沒有特別期待的生活。”
列清單反映了我們戰(zhàn)勝內心魔鬼的強烈欲望。我們覺得只要把自己的義務寫下來,它們就變成不得不面對的事情。列清單被賦予了一種神奇的力量,但是,任何事情都永遠不會完全符合我們的預期。只有極少數“列清單者”真正及時地實現了自己的目標。為什么會這樣?
勒吉爾地說:“我們天生就是易變的。我們關注的事情總是搖擺不定,這就是潛意識的特點。它不斷屈服于各種矛盾的壓力,一方面通過列清單給自己戴上緊箍咒,一方面又在將清單揉成一團的時候獲得極大的快感。”退縮的快樂是很難抗拒的。
潛意識很好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讓我們擺脫心煩意亂的事情,并將它們從思想中抹去。就像弗洛伊德說的:之所以忘記某事,是因為我們沒有記起它的愿望。
對障礙的恐懼
我們不遵守自己的清單,還因為我們喜歡拖延。
心理治療師布魯諾·科埃茲(Bruno Koeltz)認為有3種機制可能導致拖延:“首先是無法忍受挫折:事情很重要,但卻令人厭煩,很容易就被開心的事情取代;其次,我們對自己的能力心存疑慮:這其實是一種過度的完美主義,其中混雜著保護自己形象的欲望—不做應該做的事就無須考驗自己的實際能力,不把事情做到底就可以避免最終失敗的可能性;最后,還有‘積極的懶惰反應’,我們之所以想方設法地偷懶,是因為我們不想服從他人的指令。”
我們的人生建立在已經實現的計劃之上,我們應該給開始的事情畫上句號。如果發(fā)現自己沒有完成清單中的任何一件事情,就應該好好反思了。但是,面對無止境的待辦事宜清單,我們也不應忘記審視一下:清單上的事情是否真的需要去做?如果沒有任何事情要做,又會如何呢?
設定目標要具體、可行
“不履行清單,有可能是因為我們?yōu)樽约涸O定的目標過于模糊和龐大。”因此,精神病專家斯特法尼·阿余索建議我們把任務分成小段,“與其寫‘整理房間’,不如寫‘整理櫥柜’等等。”
心理治療師布魯諾·科埃茲認為,在責備自己做不到之前,我們最好首先檢討自己列在清單中的目標是否能夠按時完成。他的建議是設置3種級別的清單:1.必須馬上辦的(由于無法避免,這些事情必須迅速完成);2.如果有時間就辦的;3.看情況再辦的(只要機會出現,我就抓住它)。另外,為了讓自己安心、少一些自責,我們還需要在每天晚上列出自己已經做的、但不在清單之中的事情。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m.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