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小的牙簽雕塑有多小?牙簽,古亦稱“嚼楊木”或“嚼楊枝”。施耐庵水滸序即有“進盤饗,嚼楊木”一語。所謂“嚼楊木”,就是飯后用牙簽剔牙的意思。楊枝凈齒.源出西域。法顯《佛國記》有云:“沙抵國南門道東,佛在此嚼楊枝.刺土中即生。”有學者指出,“嚼”字在此當做“削”解。每個人都對家鄉的一片熱愛之情。外國一位牛人為了表達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制作了這座令人驚嘆的景觀雕塑——牙簽雕塑。下面就跟360常識網一起具體看看世界上最小的牙簽雕塑等相關內容。

史蒂芬J.貝克曼創造世界上最小的牙簽雕塑
世界上的奇人確實多,據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報道:舊金山的藝術家史蒂芬J.貝克曼創造世界上最小的牙簽雕塑,這是他取得的成就之一。

史蒂芬J.貝克曼的牙簽雕塑是一座帝國大廈雕塑,大小卻只有不可思議的19.86毫米高(0.782英寸)。史蒂芬近日2015年走訪了倫敦的吉尼斯世界紀錄總部,并獲得了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認證。

牙簽歷史
觀點一
牙簽其實是一種重要的口腔衛生用具,它已經有超過2000年的歷史了。由于它的體積細小,制作的材料通常是木材或竹子,而且也很容易被化為灰燼,因此它的地位低微,歷史上也確實很少留下關于牙簽發明的證據。幸而,中國的考古學家發掘出以黃金打制而成的牙簽,制作的年代大概在漢末時期。這種黃金牙簽雖然屬于少數的皇族,而非平常百姓所擁有的,但依然可證明公元3世紀中國已有牙簽了。

觀點二
一直以來,人們有一種錯覺,就是將筷子與牙簽同樣視為是中國人的發明品。因為一般人以為,中國人一向講究飲食,在飲食文化發達的中國,既然有人發明了筷子這種實用品,那么與它相關的用品牙簽,也理所當然地同時被發明出來。但是事實卻并非如此。

至今,印度的低收入者,用牙簽當作牙刷來清潔口腔。后來,印度人用樹枝來消除口臭的秘訣,隨著到訪的佛教僧人傳入了中國。于是,他們就地取材多用楊柳作齒刷工具,因此從印度文翻譯成漢語就寫成了“楊枝”。現代漢語已經不再用“楊枝”一詞,而只有日本仍是源用這個古詞。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m.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