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千,用途游戲用具,將長繩系在架子上,下掛蹬板,人隨蹬板來回擺動。秋千是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創造的一種運動。春秋時期傳入中原地區,因其設備簡單,容易學習,故而深受人們的喜愛,很快在各地流行起來。漢代以后,秋千逐漸成為清明、端午等節日進行的民間習俗活動并流傳至今。

世界上最高的秋千
秋千大家小時候都玩過,但一般都是在院子里,像下圖中這樣在高樓上蕩秋千的你敢玩嗎,一不小時可是連命都滑了,難怪被稱做“勇敢者的游戲”。如此恐怖的高度,蕩出去甚至看不到腳底的平臺秋千大家小時候都玩過,但一般都是在院子里,像下圖中這樣在高樓上蕩秋千的你敢玩嗎,一不小時可是連命都滑了,難怪被稱做“勇敢者的游戲”。如此恐怖的高度,蕩出去甚至看不到腳底的平臺,要坐到上面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你敢玩嗎,反正我是不敢的,就算在身上綁個安全帶,估計也有不少人不敢玩。

起源
秋千的起源,可追溯到幾十萬年前的上古時代。那時,我們的祖先為了謀生,需要上樹采摘野果或獵取野獸。在攀緣和奔跑中,他們往往抓住粗壯的蔓生植物,依靠藤條的搖蕩擺動,上樹或跨越溝澗,這是秋千最原始的雛形。至于后來繩索懸掛于木架、下拴踏板的秋千,春秋時期在我國北方就有了。《藝文類聚》中就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為戲”的記載。當時拴秋千的繩索為結實起見,通常多以獸皮制成,故秋千兩字繁寫均以“革”字為偏旁。

蕩秋千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諱,改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古代蕩秋千是在清明、寒食節前后才有所見,而且僅僅局限于豪門貴族家的紅男綠女游戲之用。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m.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