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貴的金屬是锎。锎(英語:Californium)是一種放射性金屬元素,符號為Cf,原子序為98。該元素是世界上最昂貴的元素,1克價值2700萬美元,是金子的65萬倍。锎屬于錒系元素,是第六個被人工合成出來的超鈾元素,自然界能自行產生的元素中質量最高的,所有比锎更重的元素皆必須通過人工合成才能產生。伯克利加州大學于1950年以α粒子(氦-4離子)撞擊鋦,首次人工合成锎元素,因此該元素是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及加州大學命名的。下面就跟360常識網一起具體看看世界上最貴的金屬等相關內容。

發現簡史
锎(臺灣、香港、澳門稱鉲)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化學元素,它的化學符號是Cf,它的原子序數是98,屬于錒系元素之一。
1950年2月9日前后,物理學家Stanley G.Thompson、Kenneth Street,Jr.、阿伯特·吉奧索及格倫·西奧多·西博格在伯克利加州大學首次發現了锎元素。锎是第六個被發現的超鈾元素。研究小組在1950年3月17日發布了該項發現。锎的拼音名稱是以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命名。該地是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所在州份
美國加州伯克利的1.5米直徑回旋加速器將α粒子(42He)加速至35 MeV能量,射向一微克大小的鋦-242目標,以此產生了锎-245(24598Cf)和一顆自由中子(n)。此次實驗只產生了大約5千顆锎原子,半衰期為44分鐘。
該新元素以加州和加州大學命名。這和95至97號元素的命名方式有所不同。第95至97號元素是利用類似于對上的元素之命名方式而命名的。但是,98號元素以上的鏑(Dysprosium)的意思是“難取得”,所以研究人員決定打破此前的非正式命名常規。
愛達荷國家實驗室通過對钚目標體進行輻射,首次產生了重量可觀的锎元素,并于1954年發布了研究結果。產生的樣本中能夠觀察到锎-252的高自發裂變率。1958年,科學家首次對濃縮锎進行了實驗。在對钚-239進行中子輻射連續5年之后,科學家在樣本中發現了從锎-249到锎-252的各個同位素。兩年后的1960年,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Burris Cunningham和James Wallman把锎置于蒸汽與鹽酸中,第一次制成了锎的化合物——三氯化锎、氯氧化锎及氧化锎。

1960年代,位于美國田納西州橡樹嶺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利用其高通率同位素反應爐(HFIR)產生了少量的锎。到1995年為止,HFIR的實際锎年產量為500毫克。在《英美共同防御協約》下英國向美國提供的钚元素曾用于制造锎。
美國原子能協會在1970年代初起向工業及學術機構銷售锎-252同位素,每微克價格為10美元,從1970至1990年每年一共售出150微克锎-252。Haire和Baybarz于1974年用鑭金屬還原了氧化锎(III),首次制成數微克重、厚度小于1微米的锎金屬薄片。
礦藏分布
地球上有著極少量的锎,主要出現在含鈾量很高的鈾礦中。鈾在捕獲中子之后進行β衰變,從而形成锎。在使用锎進行探礦或醫學治療的設施附近也可以發現锎。锎不易溶于水,但會黏附在泥土上,所以泥土中锎的濃度可以比泥土粒子周圍的水高出500倍。1980年之前大氣層核試驗的輻射落塵散落在環境中,其中含有少量的锎。從空氣中采得的核爆輻射落塵中曾被發現含有質量數為249、252、253和254的锎同位素。
科學家曾認為超新星會產生锎,因為超新星物質的衰變符合Cf的60天半衰期。不過,之后的研究未能探測到锎譜線,人們也一般認為超新星的光變曲線是符合鎳-56的特征的。
物理性質
同位素:同位素有245Cf到254Cf。最穩定的同位素是251Cf,半衰期是898年。發現:1950年3月17日,美國的湯普森(S.G.Thompson)、小斯特里特(K.Street Jr.)、喬索(A.Chiorso)和西博格(G.T.Seaporg)發現了锎。用回旋加速器加速的氦離子轟擊242Cm,幾乎和锫同時發現。
性質:熔點900℃。金屬锎十分容易揮發,在1100~1200℃范圍中能蒸餾出來。化學性質活潑,與其他+3價錒系元素相似。有水溶性的硝酸鹽、硫酸鹽、氯化物和過氯酸鹽;它的氟化物、草酸鹽、氫氧化物在水溶液中沉淀。利用耙子同位素和轟擊粒子的種種組合,已發現了幾種锎的同位素:246Cf、249Cf、251Cf、252Cf、254Cf等。251Cf半衰期為900年;249Cf半衰期為360年;252Cf半衰期為2.64年;254Cf半衰期為64天。
由氦同位素轟擊鋦可得到微量的锎。锎的同位素有從237Cf到256Cf。锎-251是最穩定的同位素,它的半衰期有898年。
雖然锎-251是最穩定的同位素,但是最有商業價值的卻是锎-252。锎-252大部分都是用來檢測飛機行李內是否有爆裂物存在。
锎是一種銀白色的錒系金屬,熔點為900±30°C,估計的沸點為1745°C。處于純金屬態時,锎是具延展性的,可以用刀片輕易切開。在真空狀態下的锎金屬到了300°C以上時便會氣化。在51K(三20°C)以下的锎金屬具鐵磁性或亞鐵磁性,在48至66 K時具反鐵磁性,而在160 K(ㄢ10°C)以上時具順磁性。它與鑭系元素能夠形成合金,但人們對其所知甚少。

在一個大氣壓力下,锎有兩種晶體結構:在900°C以下為雙層六方密排結構(稱α型),此時密度為15.10 g/cm;而另一種面心立方結構(β型)則在900°C以上出現,密度為8.74 g/cm。在48GPa的壓力下,锎的晶體結構會由β型轉變為第三種正交晶系結構。這是由于锎原子中的5f電子在此壓力下會變成離域電子,這些自由電子夠參與鍵結的形成。
物質的體積模量指的是該物質抗衡均勻壓力的強度。锎的體積模量為50±5 GPa,這與三價的鑭系金屬相似,但比一些常見的金屬低(如鋁:70 GPa)。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m.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