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脫垂的原因有哪些
子宮脫垂的原因有哪些
子宮脫垂的主要原因是分娩造成宮頸、宮頸主韌帶與子宮骶韌帶的損傷及分娩后支持組織未能恢復正常。未生育者發生子宮脫垂者,則是由于生殖器官支持組織發育不良所致。
1、分娩損傷
是子宮脫垂發病的主要原因。骨盆底主要由骨盆、盆腔內筋膜、肛提肌和會陰肌肉組成。無論咳嗽、屏氣和站立負重時產生的腹腔內壓力有多大,正常情況下,上述結構或組織能支撐和固定盆腔內臟器使之處于正常位置。如遇分娩,尤在難產。滯產。經陰道手術助產或第二產程延長者,發生會陰裂傷或伸展,致盆腔內筋膜和肛提肌撕裂,盆底組織薄弱、缺損,尿生殖裂孔變寬而敞開,在過高的腹壓下將未復舊的大子宮推向陰道而發生子宮脫垂。尤其在產褥期攝食不佳;或盆腔內筋膜及提肛肌未恢復好即過早地勞動,尤重體力勞動;或撕裂修補不當包括會陰切開者,均削弱盆底正常功能,而致子宮或陰道脫垂。多產影響支持組織的恢復,也是脫垂的因素。
2、卵巢功能減退
臨床上見于絕境期后女性發生生殖道脫垂者
3、營養因素
生殖道脫垂與營養缺乏有關。因為營養缺乏時體力衰弱、肌肉松弛及盆腔內筋膜萎縮。
4、先天因素
先天發育異常所致子宮支持結構薄弱及缺乏緊張力見于未產婦。
5、腹腔內壓力增加
高腹壓是促使或加重生殖道脫垂的重要因素。
子宮脫垂的癥狀
子宮脫垂是指支撐子宮的組織受損傷或薄弱,致使用權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子宮頸外口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宮全部脫出陰道口外的一種生殖伴鄰近器官變位的綜合癥。其主要癥狀為腰酸背痛,嚴重時還會拖累膀胱及直腸,而會有頻尿、小便解不干凈或大便不順之感。
1、腰骶部酸痛
尤以骶部為甚,勞動后更加明顯,臥床休息后可緩解。此外,患者感下腹、陰道、會陰部下墜,也以勞累后加重。
2、泌尿道癥狀
多數子宮脫垂患者,當其大笑、劇烈咳嗽、體勢用力時,腹腔壓力突然增加,引起尿失禁而尿液外溢。子宮脫垂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膀胱膨出,但是否出現壓力性尿失禁,取決于膀胱與尿道的解剖關系是否改變。少數子宮脫垂患者,排尿困難,導致尿潴留,需用手指將膨出的膀胱向前推舉后,方能排尿。其原因為膀胱膨出嚴重,脹大的膀胱位置低于尿道。
3、陰道脫出腫物
患者自述有球形物自陰道內脫出,于行走、體力勞動時更加明顯,臥床休息后自行還納。脫垂嚴重者,終日掉在外面,不能自行還納,由于行走活動,與衣褲摩擦而感不適,久經摩擦而發生潰瘍、感染、分泌物增多,甚至出血,日久局部組織增厚角化。
4、一般也不影響受孕、妊娠和分娩
雖然不影響受孕、妊娠和分娩,但子宮脫垂不能還納者,臨產后可出現子宮頸水腫而宮頸擴張困難致難產。
5、月經改變、白帶多
由于盆腔臟器脫垂,導致血循環障礙,局部淤血,影響正常月經,可使月經過多。此外,由于血循環障礙脫出臟器并發潰瘍、感染,致使白帶增多,并伴有血性分泌物。
6、體征
子宮下移從子宮頸位于陰道內距處女膜<14cm到子宮體完全脫出于陰道口外。不能還納的子宮脫垂常伴有直腸膀胱膨出,陰道黏膜增厚角化,宮頸肥大并延長,膀胱子宮窩距陰道前穹隆的距離>2cm,可長達4~5cm。重度子宮脫垂伴膀胱脫垂時,陰道膀胱橫溝皺襞消失,膀胱下界可長于子宮頸外口,重度子宮脫垂有膀胱、輸尿管下移,與尿道開口形成正“△”區。
根據1981年在青島召開的部分盛市、自治區“兩脖科研協作組的意見,
檢查時以患者平臥用力下屏時子宮下降的程度,將子宮脫垂分為三度:
Ⅰ度:子宮頸下垂距處女膜<4cm,但未脫出陰道口外。
輕型:宮頸外口距處女膜緣<4cm,未達處女膜緣。
重型:宮頸已達處女膜緣,陰道口可見子宮頸。
Ⅱ度:子宮頸及部分子宮體已脫出陰道口外。
輕型:宮頸脫出陰道口,宮體仍在陰道內。
重型:部分宮體脫出陰道口。
Ⅲ度:子宮頸及子宮體全部脫出陰道口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