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厚度與不孕不育的關系
子宮內膜環繞在子宮內壁,是位于宮腔的黏膜,自青春期起,隨著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周期作用下內膜厚度不斷發生變化,而并非一層不變。平均每28天發生一次內膜的剝脫與出血繼之修復和增生的過程,稱為月經周期。內膜周期分為月經期、增生期和分泌期3期。內膜總共有3層,分別是致密層、海綿層和基底層。內膜表面2/3為致密層和海綿層統稱功能層,會受激素應酬發生周期變化而脫落形成月經;基底層為靠近子宮肌層的1/3內膜,是固定不變的,則不受激素影響,一般不發生周期性變化。
子宮內膜是人體分化能力最強的組織之一,主要作用是在未孕時形成月經,懷孕時迅速增生為胚胎生長發育提供營養。子宮內膜在月經期、增生期、分泌期三個不同階段經歷著從脫落到增長,變得肥沃,再到脫落的全過程。整個月經期內膜厚度從月經剛干凈的0.5mm左右,到再次來月經前的14mm左右如此周而復始,都是呈動態變化的。下面我們以一個月經周期28天為例,請北京天倫不孕不育醫院生殖專家王紅為大家解析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正常內膜的厚度以及內膜薄的危害等等。
【知識閱讀一】子宮內膜的奇妙周期性變化
月經期的內膜——以舊換新、蓄勢待發
月經期(menstrualphase)為周期的1-4天。由于卵巢內的黃體退化,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量驟然下降,子宮內膜功能層的螺旋動脈發生持續性收縮,內膜缺血,組織壞死。螺旋動脈在收縮之后,又突然短暫的擴張,血液溢入結締組織,最終突破退變壞死的內膜表層,流入子宮腔,從陰道排出,即為經血。此時的子宮內膜處于脫落狀態,此時很薄,大約1-4mm左右,看起來像一條細線,與子宮肌層分界不是太清晰,此時的內膜像是在經歷一場更新換代,以舊換新后的它會以嶄新的面貌給子宮帶來勃勃生機。此時,一批新鮮的基礎卵泡也逐漸蘇醒,為“造人計劃”做好準備。
增生期的內膜——鼓足力量、努力生長
增生期(proliferationphase)又稱卵泡期(follicularphase),為周期的5-14天。隨著大姨媽的退潮,此時期的卵巢內有若干卵泡生長,在卵泡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下,子宮內膜發生增生性變化逐漸增厚,在月經終止時前,子宮內膜已修復,增生早期的子宮腺體短直而細,數量較少。在整個增生期內的上皮細胞與基質細胞不斷分裂增殖,子宮腺細胞對激素的反應也較強,雌激素使腺上皮逐漸生長與分化。至增生晚期(11-14天),可一度增至9-14mm左右。此時,新鮮卵泡在經歷一場“篩選”,最終有1個卵泡突出重圍,越長越大走向成熟,而其它卵泡則發生閉鎖而退出歷史舞臺。
分泌期的內膜——穩中求穩、為寶寶保駕護航
分泌期(secretoryphase)又稱黃體期(lutealphase),為月經周期的15-28天。此時卵巢已排卵,黃體形成。子宮內膜在黃體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尤其是在孕激素的作用下繼續增厚,越來越疏松,像柔柔的海綿暖床,釋放著營養物質,如果卵子與精子結合,形成的胚胎會在這片暖床上尋覓著最溫暖的角落,悄悄地著床。如果準媽媽這個月沒有助孕,那么子宮內膜會在月經周期第28天后再次脫落迎來新時代。
【知識閱讀二】正常女性子宮內膜厚度
根據北京天倫不孕不育醫院內分泌專家王紅大夫的觀點認為:子宮內膜厚度與生殖和內分泌密切相關。正常妊娠情況下,子宮內膜是受精卵著床的地方,過薄過厚都不利于受精卵著床。但子宮內膜厚薄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對而言,目前尚沒有一個確切的標準說子宮內膜薄到什么程度就會導致不孕,或者厚到什么程度就會導致不孕。子宮內膜厚度呈現周期性變化,對于月經周期為28-30天的育齡女性來說,卵泡期的子宮內膜厚度參考標準在4mm-5mm,而對于排卵期來說,女性的子宮內膜的厚度參考標準為8mm-10mm,但對于黃體期的女性來說,子宮內膜的參考標準為10mm-12mm。
北京天倫不孕不育醫院生殖內分泌專家王紅表示:不同的時期,子宮內膜厚薄荷形態是不一樣的,評價內膜厚度,應該綜合患者的既往病史、內分泌情況、預警周期、用藥情況等因素進行全面評估,綜合分析。臨床常見子宮內膜過薄原因是由于病原體感染、機械性損傷、精神和心理因素以及內分泌功能失調所致;子宮內膜過厚可能是病理情況,應結合宮腔鏡進行診斷性刮宮對其做病理檢查。
【知識閱讀三】子宮內膜過薄過厚的危害
凡事適可而止。對于子宮內膜亦是如此,子宮內膜過薄或過厚都會導致不好的影響。如果把胚胎比喻成“種子”,那么子宮內膜就是“土壤”,好的“種子”也需要適宜它的“土壤”才能健康發育成長,如果“土壤”養分不夠就會導致“種子”沒有營養可以吸收就會走向死亡,如果”土壤“養分”過分充足,就會導致“種子”養分過甚,這樣也不利于“種子”的生存,凡事有個度,夠用就好。
子宮內膜太薄,受精卵就不能很好的著床,即使著床也容易導致發生流產或者死胎。
子宮內膜太厚,就有可能是病理現象,如無排卵性功血、子宮黏膜下肌瘤、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息肉等,這些疾病也會導致不孕不育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