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的國軍第93師 為了生存打趴了泰國政府軍
凡是到過泰國旅游的中國人,大多到過一個叫“美斯樂”的地方。凡是進入美斯樂的中國人,心情一定格外沉重——因為居住在這里的人曾經是中國人,但他們失去了國籍,不得不加入泰國國籍而求得生存。這些失去中國國籍的人便是原國民黨軍隊93師殘部的后裔。
93師隸屬于原國民黨云南地區的第八軍,1949年戰敗后在中將團長李國輝帶領下進入現在的金三角地區,與滯留在當地的原國民黨抗日遠征軍殘部合并為93師。由于無法退回臺灣島,被蔣介石勒令畏縮于金三角地區,等待所謂的“光復大陸”的時機東山再起。然而,蔣介石食言了,這些殘軍直到老死,也沒有看到老蔣描述的那個時刻的到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支殘軍進入了泰國在金三角的國土。讓泰國第一次正視這股勢力的是幾次圍剿的失敗。在解放軍手下屢戰屢敗的國民黨殘部93師對于幾倍于自己的當地軍隊卻強大得很,屢戰屢勝,終于,泰國政府明白他們不是93師的對手,加之自己國內有不少令他們非常頭疼的販毒武裝,需要有強有力的幫手為自己解決這些難題,于是主動謀和了。泰政府愿意提供一片地區供93師定居,但不得離開這片區域。唯一的條件是要求93師作為雇傭軍協助泰國政府軍圍剿泰國其他販毒武裝。93師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已向泰皇宣誓,加入泰籍,為泰國政府出生入死。
現在,他們居住的地方美斯樂已成為一個旅游景點,成為兩岸中國人心中的痛。當游客來到美斯樂參觀時,導游首先會帶領大家進入放映室觀看一段紀錄片,紀錄片播放的就是93師的前世今生,當悲傷的音樂低旋,每個中國游客的心中都擰得緊緊的,紀錄片中的歌詞令人憂傷:“在遙遠的中南半島,有幾個小小的村落,有一群中國人在那里生活。流落的中華兒女,在別人的土地上日子難過。飽受戰爭的折磨。關心她,美斯樂,看我們該做些什么;幫助她,美斯樂,看我們能做些什么。”
從放映室出來,游客來到“93師博物館”,只見館前的標語上寫著:“斬不斷中國結,理不清臺灣情”,館內陳放著六七十年前93師官兵使用過的各種武器,這些武器很眼熟,因為我們看多了反映抗戰和解放戰爭的影視劇。來到“異域(殘軍)民族村”,門前懸掛的對聯讓人低頭沉思:“十年北伐,八年抗戰,四年內戰,叱咤金三角,成敗論狗熊”“年年難過年年過,處處無家處處家”,一種曾經效命舊政權、流落他鄉的無奈情緒深刻在每個漢字上。
在村里,游人時不時看到一些戲嘻的兒童,他們同樣黑頭發黑眼晴黃皮膚,也許是殘軍后裔同當地女性通婚了,這些兒童有了泰國人的影子,但也許是血脈的原因,他們看到中國游客時,感到格外的親切。讓人無限感慨的是,這些殘軍后裔雖然加入了泰國籍,但他們絲毫不掩飾他們想念故國的心情,“孤兒是我們的名字,回家是夢里的呼喚”,一排草房上碩大的“還我國籍”幾個字更是讓人心悸,顯然,他們已拋棄過去的不同政見,認同一個中國,為海峽兩岸目前的強大與富裕感到高興,當然,他們就像棄兒,只能在夢里露出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