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蟋蟀皇帝”明宣宗朱瞻基玩過頭鬧出兩條人命?

2016-09-22 12:22:32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促織瞿瞿叫,宣德皇帝要”,這個在明朝時期流傳很廣的俗語,記載著宣德皇帝朱瞻基的一段軼聞。 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洪熙元年(1425)

“促織瞿瞿叫,宣德皇帝要”,這個在明朝時期流傳很廣的俗語,記載著宣德皇帝朱瞻基的一段軼聞。

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洪熙元年(1425)即位,年號宣德,享年三十八歲,廟號宣宗。有明一代,宣宗皇帝朱瞻基無疑是明史上為數不多的有為皇帝之一。他開創和成就了“仁宣之治”,被史學家譽為“守成之君”,就明代皇帝的素質而言他也算是一位比較賢德的皇帝了。然而,就是這么一個賢德君王,因沉溺小蟲,勞民傷財,還造成基層官員家破人亡,被史家稱為“促織天子”、“蟋蟀皇帝”,在歷史上留下污點,引為鑒戒。

明宣宗落得這么一個不雅名聲,筆記野史多有記載,較早的恐怕是明代皇甫錄的《皇明紀略》了。書中有這么一段記載:“宣廟好促織之戲,遣取之江南,其價騰貴至十數金。時楓橋一糧長,以郡遣覓得其最良者,用所乘駿馬易之。妻妾以為駿馬易蟲,必異,竊視之,躍去矣。妻懼,自縊而死。夫歸,傷其妻,且畏法,亦縊焉。”

筆記講的是這么一個故事。明朝的宣宗皇帝朱瞻基,特別喜愛斗蟋蟀的游戲,專門派人到江南去尋找能斗的蟋蟀,使得江南一帶的蟋蟀價格突然飛漲,一只能斗的好蟋蟀價格非常昂貴。當時,江蘇吳縣的楓橋地區,有一位掌管糧稅的糧長,奉郡守的差遣尋覓能斗的蟋蟀,他終于找到了一只最好的蟋蟀,于是用自己所騎的駿馬把蟋蟀換了回來,這位糧長的妻子聽說丈夫用駿馬換一只小蟲子,認為這只蟲子一定與眾不同,于是偷偷地打開盒子想看看,哪知盒子一打開,蟋蟀就跳出來跑了。妻子非常害怕,只好自縊而死。糧長回來后得知妻子為此死了,非常悲傷,他思念妻子,又害怕難逃官府懲罰,也不得不自縊身亡。

明宣宗癡迷蟋蟀如此,以致當時在朝野流傳著“促織瞿瞿叫,宣德皇帝要”的俗語。據明人沈德符的《萬歷野獲編》記載:“我朝宣宗曾密詔蘇州知府況鐘進千個,一時語云:促織瞿瞿叫,宣德皇帝要,此語至今猶存。”對此,明代王世貞《王弇州史料》中收錄了明宣宗給況鐘的這道密詔,全文如下:宣德九年七月,敕蘇州知府況鐘:“比者內官安兒吉祥采取促織。今所進促織數少,又多有細小不堪的。以敕他每于末進運,自要一千個。敕至,而可協同他干辦,不要誤了!故敕。”一道短短的密詔,竟連用了三個“敕”字,疾呼“不要誤了!”可見宣宗癡迷蟋蟀到了何等地步!

當朝皇帝開口要地方上交千頭上好蟋蟀,于是,蘇州一帶便掀起了捕捉蟋蟀的“全民運動”。據明袁宏道《畜促織》記載:一敕至府,健夫小兒,常“群聚草間,側耳往來,面貌兀兀,若有所失”,“至于溷廁之中,一聞其聲,踴身疾趨如饞貓。”試想,如此高壓皇命之下,為進貢一頭蟋蟀而傾家蕩產、家破人亡的肯定不止糧長一家。這段生生死死的故事,入木三分地揭示了封建社會的黑暗,明宣宗為此開創了中國斗蟋史上的“血淚篇”。

癡迷斗蟋蟀之戲并非明宣宗一個皇帝,從明人留下的《御花園賞玩圖》來看,明憲宗也癡迷斗蟋蟀之戲的。說來好笑,從歷史上看,養蟋蟀之戲竟是從宮中開始流傳,后來傳到民間的。蟋蟀,又名蛐蛐、促織、吟蛩、秋蟲。因它的美妙叫聲,古人很早就注意到這種奇妙的小昆蟲,在《詩經》里就有許多對它的描寫。到了唐代,人們開始玩養蟋蟀,“每至秋時,宮中妃妾輩皆以小金籠捉蟋蟀,閉于籠中,置之枕函畔,夜聽其聲。庶民之家,亦皆效之。”在飼養蟋蟀的過程中,人們發現了蟋蟀好斗的天性,所以斗蟋蟀之俗也就慢慢產生了。唐代天寶年間起,斗蟋蟀蔚然成風。到宋代時,上到官宦豪門,下至平民百姓,無不好之,以至成為民俗生活中的重要一景。

《御花園賞玩圖》之明憲宗斗蟋蟀畫卷

斗蟋蟀,作為用蟋蟀相斗來取樂的一種娛樂活動,愛好無可非議。但是,作為一國君主,個人愛好就并非是個人小事了,如果過了頭,甚至影響到了國事,就會禍害國家百姓。縱觀明史,不難發現,自成祖之后,多為庸君,或沉溺于酒香色欲,或迷亂于法器術物,一心貪戀奇珍異寶,醉心稀禽罕獸。據史料記載,明代宦官機構名目繁多,數不勝數,光叫“房”的就達幾十個,如御酒房、彈子房、牲畜房、刻漏房、甜食房、更鼓房、漢經房、御藥房、弓箭房、御茶房、貓兒房、鷹房、豹房、百鳥房等等。沈德符《萬歷野獲編》載:“大內自畜虎豹諸異獸外,又有百鳥房,則海外珍禽,靡所不備,真足洞心駭目。”明代寵物繁盛,折射出一個時代的風貌。

“蟋蟀皇帝”明宣宗的可悲之處,在于他的酷愛斗蟋蟀之戲,引發了大臣和地方官員為取悅龍顏,變本加厲地下達進貢促織任務,不僅給百姓造成了極大負擔和深重苦難,也助長了上行下效的斗蟋惡劣風氣。因此,明宣宗這樣一個荒唐愛好,演變成為一樁惡政行為,給明朝帶來了負面影響。其實,“仁宣之治”時期,在繁榮與平靜的背后,社會危機正在滋長,流民問題也已逐漸形成。宣德三年,山西饑民流徙至南陽諸郡,不下十余萬。宣德五年,北直隸易州一州就有逃民一千二百二十九戶,山東濰縣有逃民三千四百七戶。這些社會問題當時雖然未達到激烈的程度,但已埋伏著隨時可能激化的矛盾。然而,君臣們卻陶醉在表面的治平景象中,“臣僚宴樂,以奢相尚。歌妓滿前,紀綱為之不振。”

這一點,明以后的蒲松齡倒是看得清清楚楚。眾所周知,蒲松齡的《促織》就是借描寫明朝宣德年間的征收促織的事情,來影射作者當時的社會現實的。《促織》是《聊齋志異》中的一篇精品,它通過描寫主人公成名因被迫繳納促織而備受摧殘、幾乎家破人亡的故事,反映了皇帝荒淫無道,巡撫縣令胥吏橫征暴斂的罪惡現實。故事影射什么呢?宣宗是個好皇帝,但宣宗喜歡促織之戲;康熙也是個好皇帝,但康熙皇帝也喜歡“斗雞戲蟲”。蒲松齡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康熙年間,他專注于明宣宗和康熙帝的業余愛好以及由此產生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其目的無非是對最高統治者的勸喻。文章結尾異史氏的“故天子一跬步,皆關民命,不可忽也”,用語委婉,極盡規勸之意:哪怕是這偶爾玩玩的“促織之戲”,也會引發上行下效,危及百姓的生命安全啊!

《尚書》有言:“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尚書》又有言:“內作色荒,外作禽荒……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所謂“禽荒”,就是迷亂禽獸、田游的意思。統治者應當怎樣去治國,絕不是一樁能夠隨意的行為;領導者該有怎樣的愛好,絕不是一件可以忽略的小事。玩物喪志暫且不說,敗壞風氣、損害社稷事關重大。明宣宗朱瞻基被老百姓譏諷為“蟋蟀皇帝”,不就是一個最好的反面教員嗎?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 heyzo加勒比高清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加勒比中文字幕| 精品亚洲成在人线AV无码| 国产精品 综合 第五页| 国自产拍 高清精品|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国产成人yy精品1024在线| 久久99国产精品99久久|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精品午睡沙发| 99久热只有精品视频免费看| 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永久一| 国产香蕉免费精品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 国内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1313午夜精品理论片|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网| 无码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午夜福利麻豆国产精品|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 手机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片|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九九热线精品视频16| 国产精品亚洲自在线播放页码| 精品人妻中文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九九久福利精品视频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去q| 久久国产精品二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免费| 麻豆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