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金名將劉锜是怎樣死的 后世是如何紀念劉锜的
劉锜(1098年―1162年2月25日),字信叔,秦州成紀(今甘肅靜寧)人。瀘川軍節度使劉仲武之子,南宋抗金名將。劉锜驍勇善戰,在伐夏抗金的過程中屢立功勛,于順昌之戰中大破金兀術軍,官至太尉、威武軍節度使。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劉锜去世,贈開府儀同三司,賜謚武穆(一說謚武忠)。宋孝宗時追封為吳王,加太子太保。死后被尊為神。著有《清溪詩集》,已佚。《全宋詩》中錄其詩七首。
抗金名將劉锜是怎樣死的
朝廷命召劉锜回朝,命他提舉萬壽觀,劉锜借建康都亭驛居住。金朝議和使者將要到來,留守湯思退清理驛館等待金使,派人勸劉锜移居別試院,劉锜認為庭院會灑掃以待,且朝廷另有安排,到院后卻發現“糞壤堆積”,致使其憂憤交加,病情加劇,吐血數升而死,時為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二月初十(2月25日)。獲贈開府儀同三司,朝廷賜其家屬銀三百兩、帛三百匹。后獲謚“武穆”。宋孝宗追封為吳王,加太子太保。
后世是如何紀念劉锜的
劉锜祠
劉锜祠位于阜城西北城墻上,主祀南宋抗金名將劉琦,陪祀有“順昌之戰”時順昌知府陳規、通判汪若海、副將趙尊、耿訓、韓直、許清、閻充和義軍曹成。為阜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劉王廟
劉王廟位于浙江省德清縣新市古鎮,是清代乾隆年間所重建,有著近三百年歷史,也是浙江地區原汁原味保存至今的重要廟宇。
吳王墓
劉锜吳王墓,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參內鄉員潭村、縣茶科所東北側。據明·黃仲昭《八閩通志·卷七十九》記載:“吳王墓,在縣東長泰里黃潭村。冢凡三十有六,萃于一山,其壙皆花磚,外有墓亭,耆舊相傳為吳王墓。”
墓地面積約500平方米。墓原為地下磚室,早年被盜,清乾隆年間重修,地表用花崗巖石壘筑而成,呈交椅形。1989年,族裔又重修,仿岳墳,筑圓形墳池,直徑6.8米,上封土,前立碑,陰楷三行書“吳王劉武穆锜公、妣郡夫人方氏、妣郡夫人于氏墓”(兩妣為族裔多鐫),碑背鐫劉锜生平事跡。
1985年,吳王墓被列為安溪縣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