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兵法》的歷史影響 該如何評價孫臏兵法
《孫臏兵法》集戰國道家文化氣息大成
在群雄繼起、諸侯爭霸的戰國時期,思想和文化得到了大解放。齊國是重要的思想、文化中心,齊威王、宣王之時,曾在齊國都城——臨淄設稷下學宮,招集天下奇人異士,著書立說,游說講學,其中黃老道家為其主體。寬容的學術政策和良好的學術環境,造就了一大批才華橫溢、博學多識的黃老道家人才。從而形成了兼收并蓄集大成的戰國文化。同時,軍事和戰爭成為了社會生活的主題,倍受人們的關注。雖然兵學并不是中華文明的主干部分,但卻是“整個中國傳統文化里富有特色的一部分內容”,兵家從產生之時,就不是完全獨立的學派,而與道家有密切的聯系。
道家主張清靜無為,乍看上去,仿佛與兵學并無關系,但事實不是這樣的。雖然道家提出了“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于天下矣!”然而老子又說:“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边@里老子又對善戰者提出要求?!独献印分羞€載有:“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笨梢姡兰也⒉皇墙^對反對戰爭的,而是對戰爭持一種“后發制人”的態度。道家非??粗亍暗馈保聪M梢园凑蘸驼莆帐挛锏目陀^規律?!暗馈睂τ谥袊鴮W影響十分深遠?!秾O臏兵法》強調作為“王者之將”必須具備“知道”的能力,所謂“知道”,即“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內得其民之心,外知敵之情,陣則知八陣之經”,非??粗貞馉幏▌t。道家的思想中還包含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即矛盾的對立統一關系:“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在《孫臏兵法》諸篇中繼承了這種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如《積疏》篇中主要涉及的是積疏、盈虛、徑行、疾徐、眾寡、佚勞六對事物的關系,《奇正》篇則主要論述奇正的相互關系和變化,對這些充滿了矛盾和對立的事物進行集中描述,揭示出了事物的本質,兩者之間關系以及相互轉化的條件等等,這些都是深受了道家思想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