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益損湯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的養生方法,中藥方劑就是一種,但是如果不了解的話就什么作用都發揮不了。黃耆益損湯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今天就給大家普及一下關于黃耆益損湯的知識吧!
黃耆(去蘆)木香 白術 當歸 正桂 茯苓 芍藥 半夏 川芎 熟地黃(去土,酒炒)山藥 五味子 牡丹皮(去骨)麥門冬(去心)各等分
【制法】上銼為數。
【功能主治】治諸虛不足,榮衛俱弱,五勞七傷,骨蒸潮熱,腰背俱急,百節酸痛,夜多盜汗,心常驚惕,咽燥唇焦,嗜臥少力,肌膚瘦瘁,咳嗽多痰,咯唾血絲,寒熱往來,頰赤神昏,全不用食,服熱藥則煩躁,進涼藥則膈滿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大棗2枚,小麥50粒,烏梅1個煎。空腹時服。
【摘錄】《世醫得效方》卷八
【處方】肉桂3分,熟地黃3分,半夏3分(制),甘草(炙)3分,石斛1兩(酒炒),當歸1兩,川芎1兩,黃耆1兩(炙),白術1兩,白芍藥1兩半,北五味子半兩,木香3錢半。
【制法】上銼細。
【功能主治】諸虛勞倦。
【用法用量】每服3錢,加生姜5片,大棗2枚,食前煎服。
【摘錄】《直指》卷九
【處方】人參(去蘆)、石斛(去根)、甘草、黃耆(去蘆)、木香、白術、當歸、正桂、茯苓、芍藥、半夏、川芎、熟地黃(去土,酒炒)、山藥、五味子、牡丹皮(去骨)、麥門冬(去心)各等分。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諸虛不足,榮衛俱弱,五勞七傷,骨蒸潮熱,腰背拘急,百節酸疼,夜多盜汗,心常驚惕,咽燥唇焦,嗜臥少力,肌膚瘦瘁,咳嗽多痰,咯唾血絲,寒熱往來,頰赤神昏,全不用食,服熱藥則煩躁,沖滿上焦,進涼藥則膈滿而腹痛;及大病后榮衛不調,婦人產后血氣未復。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半,加生姜5片,大棗2枚,小麥50粒,烏梅1個,水煎,空心、食前服。
【摘錄】《得效》卷八
關于黃耆益損湯的用法用量還有功效作用等,大家已經了解了。雖然說這類藥物對于治療許多疾病都有很好的療效,但是本藥物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大家要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