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yè) > 健康 > 中藥方劑 > 正文

大黃湯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jià)值 用法用量

2017-05-29 00:02:42  來(lái)源:360常識(shí)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yǔ):大家是否知道大黃湯這種中藥方劑呢?可以說(shuō)大黃湯在臨床中的應(yīng)用是相當(dāng)?shù)膹V泛的,那么大黃湯都具有哪些特點(diǎn)呢?日常生活中大黃湯都得到了哪

大家是否知道大黃湯這種中藥方劑呢?可以說(shuō)大黃湯在臨床中的應(yīng)用是相當(dāng)?shù)膹V泛的,那么大黃湯都具有哪些特點(diǎn)呢?日常生活中大黃湯都得到了哪些方面的應(yīng)用呢?一起來(lái)簡(jiǎn)單的了解一下吧。

【處方】大黃(銼,炒)牡丹皮 消石(研)芥子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各)5克

【制法】上藥銼碎。

【功能主治】主腸癰。少腹堅(jiān)硬,腫大如掌而熱,按之則痛,局部或赤或白,小便稠數(shù),汗出憎寒,其脈遲緊者來(lái)成膿,如脈數(shù)則膿已成。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時(shí)溫服。以利下膿血為度,未利再服。

【摘錄】《證治準(zhǔn)繩·瘍醫(yī)》卷二

【處方】大黃6克 黃連6克(去毛)黃柏6克 梔子6克(擘)

【制法】上四味,切。

【功能主治】主天行,五六日不解,頭痛壯熱,四肢煩疼,不得飲食。

【用法用量】用水800毫升,煮六七沸,納豉12克,蔥白7莖,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注意】服藥期間,忌豬肉、冷水。

【摘錄】《外臺(tái)秘要》卷三引《張文仲方》

【處方】大黃10克

【制法】上藥細(xì)銼。

【功能主治】主久痢不愈,膿血稠粘,里急后重,日夜無(wú)度。

【用法用量】用好酒300毫升,同浸半日許,再同煎至230毫升,去大黃不用,將酒分為二服,頓服之,痢止一服,如未止再服。以利為度。后服芍藥湯和之。

【摘錄】《素問(wèn)病機(jī)氣宜保命集》卷中

【處方】大黃、枳殼。

【功能主治】胎前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經(jīng)驗(yàn)女科》

【處方】生錦紋大黃8錢,生石膏3錢,銀花4錢,栝樓子6錢,桔梗2錢,焦梔子3錢,牛蒡子(炒)3錢,蘇子2錢,連翹2錢,射干8分(即烏扇)。

【功能主治】通便泄熱。主喉癥火毒太甚,壯熱痰盛,胸痞便秘,咽痛水漿不入,危在旦夕者。

【用法用量】加竹瀝1盞,姜汁3匙,青果2枚(打取汁),沖入,徐徐呷下。得吐出膠痰數(shù)碗,痰出便通,可轉(zhuǎn)危為安。

【摘錄】《醫(yī)方簡(jiǎn)義》卷四

【處方】大黃1兩,穿山甲3錢,川厚樸3錢,白芷3錢,大楓子仁3錢,花椒3錢,甘草3錢。

【功能主治】楊梅瘡。

【用法用量】水煎,和酒1杯服。令毒氣從大便出,7日全愈。

【摘錄】《外科學(xué)講義》

【處方】牛膝、大青草、下馬草、胡麻草、鐵掃草、將軍草(如無(wú),用雄黃少許)、槐花頭、淡竹葉、小青各等分。

【功能主治】毒蛇傷。

【用法用量】上同搗汁,用煮酒調(diào)服。將針破傷處,用蔥鹽湯洗凈,將藥滓敷瘡口。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七

【處方】大黃1兩,木鱉仁半兩,甘草節(jié)2錢半。

【功能主治】宣熱拔毒。主癰疽。

【用法用量】每服3錢,入少酒煎。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八四

【處方】川大黃2兩,山梔子仁1兩,樸消2兩,連翹2兩,薄荷2兩(去枝根梗),甘草1兩,干葛2兩,赤芍藥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大人小兒五臟積熱,煩躁多渴,唇裂喉閉,目赤鼻衄,頷頰結(jié)硬,口舌生瘡;陽(yáng)明證傷寒發(fā)狂,見鬼譫語(yǔ),大小便秘;一切風(fēng)塞。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加竹葉7片,蜜3匙,同煎至7分,去滓,食后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一一九

【處方】大黃(炒令香)1兩,細(xì)辛(去苗)1兩,甘草(炙)1兩,黃芩1兩(去黑心),芍藥2兩,青州棗(去核),淡竹葉1分。

【功能主治】赤眼腫痛。

【用法用量】方中青州棗用量原缺。

【摘錄】《普濟(jì)方》卷七十四

【處方】大黃(煨)、皂角、甘草(炙)。

【功能主治】瘰疬,癭瘤,結(jié)核。

【用法用量】水煎服。外以麝香、瓜蔞仁敷之。

【摘錄】《脈因證治》卷下

【處方】木香半兩,大黃半兩,黑豆1兩,升麻3分。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腳氣風(fēng)熱,煩悶發(fā)渴,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錢,加烏梅2個(gè),新水煎服。

【摘錄】《直指》卷四

【處方】大黃(銼,炒)1分,柴胡(去苗)1分,防風(fēng)(去叉)1分,甘草(炙)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腦熱,鼻干無(wú)涕。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水7分,煎至3分,去滓放溫,食后、臨臥各1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八○

【處方】大黃(銼,炒)1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49枚,虻蟲(去翅足,微炒)30枚,水蛭(糯米內(nèi)炒,候米黃,即去米)3枚。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婦人月水不利,結(jié)積無(wú)子。

【用法用量】每服1錢,酒1盞,煎至7分,去滓,空腹溫服。

【注意】如無(wú)結(jié)積,不可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三六引《肘后方》

【別名】五利湯、五利大黃湯

【處方】大黃3兩,梔子50個(gè),升麻2兩,黃芩3兩,芒消1兩。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癰疽,發(fā)背,時(shí)毒焮腫赤痛,煩渴便秘,脈實(shí)數(shù);年四十已,還強(qiáng)壯,常大患熱癰無(wú)定處,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五利湯(《千金》卷二十二)、五利大黃湯(《圣濟(jì)總錄》卷一三○)。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升麻升舉清陽(yáng)于上,消、黃蕩滌熱毒于下,黃芩、梔子兼清表熱,從滲道而泄也。

【臨床應(yīng)用】時(shí)毒:一男子冬月耳面赤腫,發(fā)熱口干,脈洪實(shí)而便秘,此三陽(yáng)蘊(yùn)熱癥也。必舍時(shí)從癥治之,以五利大黃湯一劑便行二次,赤腫稍退,內(nèi)熱稍疏。又以升麻解毒湯二服,腫消而病愈。此為用寒遠(yuǎn)寒之意也。

【摘錄】《鬼遺》卷三

【處方】大黃2兩,牡丹3兩,芥子半升,消石3合,桃仁50枚(去皮,炒,切之)。

【功能主治】腸癰之為病,診小腹腫痞堅(jiān),按之則痛,或在膀胱左右,其色或赤,或白色,堅(jiān)大如掌,熱,小便欲調(diào),時(shí)色色汗出,時(shí)復(fù)惡寒。其脈遲堅(jiān),未成膿者;腸內(nèi)生癰,腹痛,小便數(shù)似淋,身甲錯(cuò),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或連臍生瘡。腸癰初起,小腹隱痛,小便淋澀,小腹堅(jiān)硬如掌而熱,按之則痛,肉色如故,或焮赤微腫。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6升5合,煮取1升,分為兩服,膿下;無(wú)者,下血大良。

【注意】脈數(shù)膿成,不可服此方。

【摘錄】《鬼遺》卷三

【處方】黃連(茱萸炒)、木香各等分,生大黃加倍。

【功能主治】五痢。

【用法用量】《金匱翼》引本方用川黃連(吳茱萸炒)一兩,廣木香一兩,大黃(酒浸,炒)二兩。

【摘錄】方出《韓氏醫(yī)通》卷下,名見《金匱翼》卷七

【處方】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前胡半兩(去蘆頭),當(dāng)歸半兩(銼碎,微炒),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蔥白2兩半(切),豉1合,生姜半兩。

【制法】上銼細(xì),和勻。

【功能主治】乳石發(fā)動(dòng),大腸壅滯,心膈痞滿,腹痛煩熱。

【用法用量】每服半兩,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三十八

【處方】大黃(銼,炒)1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研)半兩,水蛭(米炒黃)1分,木通半兩(銼)。

【制法】上4味,除桃仁外,為粗末,加桃仁同研令勻。

【功能主治】傷寒,內(nèi)有瘀血,大便不利,小腹急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以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

【處方】大黃(銼碎,醋炒)2兩,桂(去粗皮)1兩,甘草(炙,銼)1兩,人參1兩,細(xì)辛(去苗葉)1兩,桑根白皮(炙黃色,銼)2兩。

【功能主治】水腫。

【用法用量】上為粗末。每服用水3盞,藥5錢匕,加大棗2枚(擘破),同煎至9分,去滓,入白餳1匙頭,更煎1沸,溫服,每日3次。利小便3-5升即愈。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九

【處方】大黃(生)半兩,桂(去粗皮)半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炒)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折,血瘀不散。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四四

【處方】大黃(銼,炒)2兩,牛膝(去苗,酒浸,切,焙)2兩,牡丹皮1兩,紫葳(凌霄花是也)1兩,虻蟲(去翅足,炒)1兩,甘草(炙)1兩,水蛭(炒)半兩,代赭(別研)半兩,干姜(炮)半兩,細(xì)辛(去苗葉)半兩,桃仁(去皮尖雙仁,麩炒)4兩,麻仁1兩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婦人經(jīng)年月水不通,胞中有風(fēng)冷。

【用法用量】方中大黃用量原缺。

【注意】取下惡物后避風(fēng)。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

【處方】大黃(銼碎,醋少許炒)半兩,當(dāng)歸(切,焙)半兩,熟干地黃(焙)半兩,桂(去粗皮)半兩,芍藥半兩,吳茱萸(浸洗,焙干,炒)1分,雄黃(研)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中風(fēng),角弓反張,不得俯仰,筋脈急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羊脂1棗大,同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二

【處方】大黃(銼,炒)1兩半,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分,干姜(炮)1分,桂(去粗皮)1分,甘草(炙)1分,當(dāng)歸(切,焙)半兩,人參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白術(shù)半兩,桔梗(微炒)3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暴冷,洞泄注下,或乳冷結(jié)不消,或吐下嘔逆,及赤白利下。若中乳,或乳母洗浴,水氣未消,飲兒為霍亂者。

【用法用量】一二百日兒每用1錢匕,水半盞,煎至3分,去滓,分3次溫服;2-3歲兒每服2錢匕,水1盞,煎至6分,去滓,分2次溫服,空心、午后各1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九

【處方】麝香3株(別研),大黃4分,甘遂3分,石膏3分,黃芩3分,甘草3分,青木香3分,前胡4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咳腫,壯熱有實(shí)。

【用法用量】水7升,煮1升9合,每服3合,日4服,夜3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八六

【處方】大黃(銼,炒)1分,黃芩(去黑心)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吐血。

【用法用量】3-4歲兒每服1錢匕,水7分,加黑豆30粒,同煎至4分,去滓溫服,每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九

【別名】大黃散、升麻湯

【處方】大黃2兩,甘草2兩,炙黃芩2兩,升麻2兩,梔子100枚。

【功能主治】發(fā)背上初欲腫,熱毒生癤,五臟壅滯。

【用法用量】大黃散(《圣惠》卷六十一)、升麻湯(《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一)。

【摘錄】《肘后方》卷五

【別名】大黃散

【處方】大黃(銼,炒)半兩,升麻半兩,梔子仁半兩,樸消(別研)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黃耆(銼)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癰瘡,臟腑壅熱,心神煩躁,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大黃散(《普濟(jì)方》卷○五)。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二

【處方】大黃半兩,茯苓半兩(一本作黃芩),烏賊骨2枚,皂莢6枚(如豬牙者),甘草(如指大者)1尺,芒消(如雞子)1枚。

【功能主治】蛇癥,蛇瘕。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6升,煮3沸,去滓納消。適寒溫,盡服之。10日1劑,作如上法,欲服之宿勿食,平旦服,當(dāng)下病根也。

【注意】忌海藻、菘菜等。

【摘錄】《千金》卷十一

【處方】大黃(銼,炒)1兩,梔子仁半兩,犀角屑半兩,栝樓根2兩,升麻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甘草(炙,銼)3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疏利毒氣。主乳石發(fā)動(dòng),癰疽發(fā)背。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用水1盞半,煎至1盞,濾去滓,空心、日午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三

【處方】大黃(銼,炒)半兩,黃連(去須)半兩,甘草(炙,銼)半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柴胡(去苗)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心神煩躁,壯熱狂言,毒氣伏留于胸膈。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竹葉10片,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三

【處方】大黃5兩,滑石2兩,龍骨2兩,當(dāng)歸2兩,芍藥2兩,黃芩2兩,桂心2兩,甘草(炙)2兩,人參2兩,青石脂2兩,牡蠣(煅)2兩,石膏2兩。

【制法】上為粗末,囊盛。

【功能主治】五癇吐痢,寒熱不乳。

【用法用量】5歲以下加大棗5枚,水8合,煮5合,撮藥湯中煮3沸,絞滓,先食盡服。有乳痰即吐宿乳,若下宿乳當(dāng)止。中風(fēng)汗出(疒丂)痛,服后安臥衣蓋。

【摘錄】《幼幼新書》卷三十九引《嬰孺方》

【處方】大黃半兩,黃連半兩,黃柏半兩,梔子半兩。

【功能主治】除六經(jīng)之熱。主傷寒5-6日不解,頭痛壯熱,四肢煩疼,不得飲食。

【用法用量】水8升,煮6-7沸,納豉1升,蔥白7莖,煮取3升,分服。

【注意】忌豬肉、冷水。

【摘錄】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見張文仲引許推然方(見《外臺(tái)》卷三)

【處方】大黃12分,柴胡12分,甘草(炙)12分,生姜12分,升麻7分,知母7分,黃芩7分,大青5分,石膏10分,芍藥6分,枳實(shí)(炙)6分。

【功能主治】小兒結(jié)實(shí),壯熱頭痛,自下。

【用法用量】以水4升7合,煮取1升3合,分為4服。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嬰孺方》

【別名】大黃散

【處方】大黃3兩(切),芒消2兩。

【功能主治】急黃疸。

【用法用量】大黃散(《普濟(jì)方》卷一九五)。

【摘錄】《外臺(tái)》卷四引《必效方》

【處方】大黃3兩,常山3兩,升麻3兩,甘草(炙)3兩。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患瘴熱實(shí),兼吐利者。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2升半,分3服,發(fā)前盡服。任取吐利。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

【摘錄】《備急方》引蔣家方(見《外臺(tái)》卷五)

【處方】大黃3兩,麥門冬1兩(去心),梔子14枚(擘),黃芩2兩,芒消2兩,甘草(炙)2兩。

【功能主治】石發(fā),煩熱脹滿,身生瘡,年月深久,治不愈,虛熱生瘡。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2升5合,分為5服。得下止。

【摘錄】《千金翼》卷二十二

【處方】大黃1兩,芒消1兩,莽草2兩,黃芩2兩,蒺藜子半升(一方有黃連)。

【功能主治】頭面風(fēng)瘙腫癢。

【用法用量】上切。以水7升,煮取3升半,去滓;納芒消令烊,以帛搨腫上數(shù)百遍,日5夜3。

【注意】勿令近眼。

【摘錄】《千金翼》卷十七

【處方】大黃1兩,黃芩1兩,當(dāng)歸1兩,芍藥1兩,芒消1兩,甘草(炙)1兩,桃仁30枚,杏仁30枚(去皮尖)。

【功能主治】產(chǎn)后惡露不行。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納芒消令烊,分為4服。法當(dāng)下利。利若不止,作白粥飲1杯暖服;去1炊久,乃再服。

【摘錄】《千金翼》卷六

【別名】單煮大黃湯

【處方】大黃。

【功能主治】宣熱拔毒。主癰疽,大便秘結(jié),熱盛脈數(shù)者,熱毒蓄于內(nèi);脈實(shí)沉而數(shù),膏粱食肉之輩,大腑秘者。

【用法用量】單煮大黃湯(《外科精要》卷中)。

【摘錄】方出《千金》卷二十二,名見《三因》卷十四

【別名】三物湯

【處方】大黃1兩,甘草1兩,麥門冬1兩。

【功能主治】少小下痢,苦熱不食,傷飽不乳。

【用法用量】三物湯(《圣濟(jì)總錄》卷一七八)。

【注意】所稟偏燥者宜之,若兒肥,痰多滑脫,殊非所宜。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大黃滌除積熱,麥門冬滋培氣化,甘草調(diào)和中氣。

【摘錄】《千金》卷十五

【處方】大黃(銼,炒)2兩,黃連(去須)2兩,石膏(研)2兩,黃芩(去黑心)1兩,甘草(炙,銼)1兩,細(xì)辛(去苗葉)1兩,半夏(湯洗,去滑盡)1兩,山梔子仁7枚。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乳石發(fā),目昏赤痛,不睹物。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3盞,加生姜1分(拍碎),煎至1盞半,去滓,早、晚分3次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三

【處方】大黃1兩,梔子仁1兩,茯神(去木)1兩半,生麥門冬(去心,焙)1兩半,犀角(鎊)1兩半,旋覆花1兩半。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眼暴赤熱痛。

【用法用量】以水6盞,煎至3盞,下芒消1兩,再煎至2盞,去滓,食后分3次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四

【處方】大黃(生用)1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1兩,桂(去粗皮)半兩,生干地黃(焙)1兩,郁李仁(去皮,研)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婦人血瘀不消,及撲損血瘀。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半盞、酒半盞,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三

【處方】大黃(銼,炒)1兩,地膚草1兩,豬苓(去黑皮)1兩,知母(微炒)1兩,芍藥1兩,枳實(shí)(去瓤,麩炒)1兩,升麻1兩,木通(銼)1兩,甘草(炙)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子淋,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以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1日2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七

【處方】大黃(銼,炒)1兩,柴胡(去苗)3分,升麻3分,黃芩(去黑心)3分,知母(焙)3分,芍藥3分,梔子仁3分,枳實(shí)(去瓤,麩炒黃)半兩,細(xì)辛(去苗葉)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8歲以上熱結(jié)痰實(shí),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水1盞,加竹葉10片,同煎至6分,去滓,分溫3服,早、晚各1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七

【處方】大黃(銼碎,微炒)1兩,樸消1兩,當(dāng)歸(微炙)1兩,芍藥1兩,芎?1兩1分,桂(去粗皮)2兩半,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煙出,如此7遍)1兩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婦人月水來(lái)腹痛,臍下堅(jiān)硬,積血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血行即止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

【處方】大黃(銼,炒)5兩,滑石3兩半,芒消(研)1兩,桑根白皮(銼)1兩,黃芩(去黑心)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數(shù)十年五痔,下血如雞肝,肛邊結(jié)核如鼠乳,肛中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6錢匕,以酒1盞,水1盞,加大棗2枚(擘破),同煎至1盞,去滓,空心溫服。微利1-2行為度,未利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四三

【處方】大黃3錢,樸消3錢。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瀉毒氣。主發(fā)背潰后。

【用法用量】水1盞,濃煎熱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一

【處方】大黃(銼)1兩,芒消(研)半兩,黃連(去須)半兩,黃柏(炙)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口糜生瘡。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6分,去滓,加蜜半匙,酥少許,細(xì)呷含咽。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一七

【處方】大黃(銼,炒)3兩,枳殼(去瓤,麩炒)3兩,芍藥3兩,山梔子仁2兩,黃芩(去黑心)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眼暴熱痛,眥頭腫起。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食后、臨臥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一三

【處方】大黃(銼,炒)2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黃芩(去黑心)1兩,菊花1兩,梔子仁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時(shí)氣病后,風(fēng)毒眼熱痛。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取8分,去滓,食后溫服。得利即止。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八

【處方】大黃(銼,炒)半兩,當(dāng)歸半兩,生干地黃(焙)半兩,芎?半兩,葛根(銼)半兩,甘草(炙,銼)半兩,紫葳根(凌霄花根是也,焙)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天門冬(去心,焙)半兩,山梔子仁1兩,地骨皮1兩,黃連(去須)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丹石熱毒上攻,目生翳,心躁,面赤,頭痛。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竹葉10片,煎至8分,去滓,食后、臨臥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八

【處方】大黃1兩,黃芩1兩,甘草(炙)1兩,蒲黃半兩,大棗30枚(擘)。

【功能主治】產(chǎn)后余疾,有積血不去,腹大短氣,不得飲食,上沖心胸,時(shí)時(shí)煩憒逆滿,手足煩疼,胃中結(jié)熱。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3升,煮取1升,清朝服。至日中當(dāng)利。若下不止,進(jìn)冷粥半升即止;若不下,與少熱飲自下。人羸者半之。

【摘錄】《千金翼》卷六

【處方】大黃(蒸過(guò))。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目熱痛暴腫。

【用法用量】每用5錢匕,水2盞,漬之1宿,明旦絞汁服之。以利為度。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

【處方】紅雪(研)1兩,大黃(銼)1兩,木香(銼)2兩,黑豆2兩。

【功能主治】腳氣,大便秘澀,服諸藥不通,風(fēng)毒攻心,氣悶心欲狂,熱悶口干,喉中如火生,秘澀不通。

【用法用量】以水1升,煎取8合,將藥汁浸大黃1炊久,去滓,不限早晚,分3次溫服。以通為度。

【摘錄】《腳氣治法總要》卷下

【處方】大黃(銼,炒)半兩,山梔子(去皮)半兩,黃連(去須)半兩,龍膽半兩,郁金半兩,黃柏半兩,甘草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肝經(jīng)邪熱攻眼,赤澀腫痛,畏日羞明。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竹葉7片,同煎至6分,去滓放溫,食后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三

【處方】大黃(銼,炒)4兩,梔子仁(炒)4兩,升麻2兩,前胡(去蘆頭)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榮衛(wèi)否澀,蘊(yùn)熱不散,腹中煩滿,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七

【處方】大黃(銼,微炒)3分,前胡(去蘆頭)3分,半夏(湯洗7遍,炒)3分,人參3分,黃芩(去黑心)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木香半兩,檳榔(銼)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中焦熱實(shí)閉塞,關(guān)格不通,吐逆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5片,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五

【處方】大黃(銼,炒)1兩,大戟(銼,炒)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甘遂(炮)1兩,黃芩(去黑心)1兩,芫花(醋拌炒焦)半兩,蕘花(炒)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骨極,色黑痛,隱曲膀胱不通,小便壅塞,四肢滿急。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半,加大棗2枚(擘破),煎至1盞,去滓,溫分2服,空心、日午各1。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二

【處方】大黃(銼碎,醋拌炒干)1兩半,麥門冬(去心,焙)3分甘遂(微炒)1兩,茅根(銼)1兩,黃連(去須)1兩,貝母(炮,去心)3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水蠱,大小便不通,急脹壅塞。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

【處方】大黃(銼,炒)2兩,芍藥2兩,桂(去粗皮)1兩半,鱉甲(醋炙,去裙襕)1兩半,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shí)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qǐng)注明出處!
? 1 国产精品爽爽影院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小说| 亚洲精品国产肉丝袜久久|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潘金莲|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拍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 久这里只精品99re66| 精品乱人伦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露脸| 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3d|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国语麻豆| 中文字幕在线久热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二区二区|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综合|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9蜜桃 |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第一页| 国产成人青青热久免费精品|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一区二区精品在线| 国产在线不卡午夜精品2021 | 国产在线拍揄自揄视精品不卡|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嫩草影院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精品电影网| 久久99热成人精品国产| 99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99| www国产精品内射老熟女| 9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亚洲色精品88色婷婷七月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