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室缺的治療方法
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室缺對一個家庭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而且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擔負的其治療的費用,它可能會讓一個幸福的家庭走向毀滅,可這并不能阻擋家長救治孩子的心。那么,究竟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室缺的治療方法是什么呢?讓我們通過下文來了解一下吧!
新生兒先心病有很多種,其中,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法洛氏四聯癥等四類占絕大比例,除法洛氏四聯癥這種比較復雜的先天性心臟病,其他三類較為簡單的先天性心臟病有一定比例的患兒可能不需要任何藥物及手術的干預治療就可自愈。
剛剛出生的寶寶,如果心臟彩超檢查發現存在房間隔缺損(直徑小于4mm)或/和動脈導管未閉(直徑小于3mm),這通常都是胎兒循環沒有及時關閉的表現,很大可能在隨后的一段時間內就會出現生理性關閉,建議3-6個月后復查。如果存在室間隔缺損,則肯定為異常情況,若缺損小于5mm,且為膜部或肌部缺損,可在三個月及半歲時復查心臟彩超,不排除自愈的可能。若缺損較大,寶寶在生活中容易出現肺炎、心衰、生長發育遲緩等情況,一般建議等孩子6個月后復查,出現急癥應積極對癥治療,出現危及生命的情況應急診手術根治。
需要說明的是,對于不能自愈的其他簡單先心病,寶寶家屬不應心存僥幸,一味拖延,期望有奇跡發生。以干下型室間隔缺損為例,此種室間隔缺損自愈的幾率非常小,且長期存在會波及附近的主動脈瓣,主動脈冠瓣會脫嵌到室間隔缺損之中,時間如果再久些的話,甚至會進一步引發主動脈關閉不全等嚴重并發癥,因此此類室間隔缺損一旦發現,就要及早手術治療。
對于能夠自愈的簡單先心病,我們也應該區別對待,房間隔缺損和動脈導管未閉一旦自愈,重新開放的幾率非常低,這與它們自身的解剖結構有密切關系。而室間隔缺損的自愈就不一定了,對于有自愈可能的膜周部室缺而言,如果室間隔缺損直徑較大,其周圍常附著火山口樣纖維增生,或三尖瓣副瓣遮擋,這種情況我們叫做假性室隔瘤形成。
通過上文的介紹,相信你已經知道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室缺的治療方法是什么了吧!有些寶寶的可能會在后期自動愈合,但有些卻無法愈合,寶寶的家長們不應該心存僥幸心理,應該積極的為孩子治療,這樣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