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張上廁所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大便是紅色帶少量血的樣子,最初以為是痔瘡又犯了,但是癥狀斷斷續續半個月也沒有消失。
“不會是直腸癌吧?”小張越想越害怕,最后到醫院做了檢查,原來他便血是胃黏膜出血引起的。

“不少人都認為,便血是肛腸病的癥狀,還有人直接認為,便血就是普通的痔瘡造成的。其實,這些看法都是不對的,如果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也會出現便血;颊呷绻胫雷约菏悄膫部位出血,可以根據便血的具體顏色、時間等來初步判斷。”昆明東大肛腸醫院消化科劉主任說。
劉主任解釋,消化道出血是指從食管到肛門之間的消化道發生出血。臨床表現為嘔血、黑便或血便等,輕者可無任何癥狀,重者伴有貧血及血容量減少,甚至休克,危及生命。
臨床上,一般將食管、胃、十二指腸、胰腺、膽道等部位的出血,稱為上消化道出血;空腸、回腸、大腸等部位的出血,稱為下消化道出血。
大便顏色可判定出血位置
“一般來說,病變位置越低,出血量越大,出血速度越快,便血顏色越紅;反之,病變部位高,出血量較少,速度慢,在腸道停留時間長,大便也可呈黑色!
因此,昆明東大肛腸醫院劉主任指出,患者可以有以下判斷方法:
上消化道出血必有黑便,多為柏油便。當出血較多時,血液在胃內滯留時間比較短,排出的黑便上,可能會帶有暗紅色血塊。
下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現為大便顏色正常,但是大便中會混有顏色鮮艷的血。
此外,肛門直腸的病變導致的便血,多不與糞便相混,而附于大便表面,或便后滴血,如痔瘡引起的便血;若大便表面帶血同時大便形狀變細,應警惕有直腸癌的可能性。
便血伴隨癥狀也可判定出血位置
同時,昆明東大肛腸醫院劉主任還指出,臨床上還有很多患者,出現便血的同時也會出現其他癥狀,這也利于我們判斷出血的位置。
如:便血伴隨有發熱的癥狀,則懷疑是腸傷寒、壞死性腸炎、痢疾等疾;
如:便血伴有腹部的不適,不適來自上腹部,則是上消化道出血,不適來自下腹部,則是下消化道出血;
如:便血的同時伴有嘔吐等癥狀,則可以確定患者為上消化道出血。
便血時間長、頻繁,要及時就醫檢查
最后昆明東大肛腸醫院劉主任提醒:在臨床上80%的消化道出血患者有自限性,也就是說,這些患者出現便血的時間,并沒有規律,時而出現、時而消失,這讓很多患者對便血癥狀不重視,導致耽誤病情。
因此劉主任建議患者,一旦頻繁的出現便血癥狀,應當及時就醫檢查,查明病因,對癥治療。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m.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