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被稱為心靈的窗戶,當眼睛出現問題時,一些患者由于家庭經濟困難,常拖到病情惡化后才就診,造成無法逆轉的視力傷害,甚至導致失明。視力上的“殘缺”不僅給患者的生活帶來諸多困難,治療和康復費用也往往給家庭帶去沉重的負擔。
果農被樹枝傷眼導致角膜穿孔
眼外傷是造成角膜盲的原因之一,而被農作物枝葉劃傷常常是引起眼外傷的常見原因。來自柳州市融安縣的潘至軍(化名)三個月前在果園里勞作時就被樹枝劃傷了眼睛。他連續兩天出現眼睛發紅、疼痛、流淚的癥狀,前往當地醫院就診后醫生用藥為他治療。起初,眼睛疼痛有所緩解,但是過后病情又反復,而且有加重的表現。在當地醫生建議下,他來到了南寧愛爾眼科醫院就醫。
潘大叔在醫院接受了完善的檢查,結果確診為角膜潰瘍并穿孔。角膜及眼表專科主任黃明海博士告訴潘大叔,他必須盡快接受角膜移植手術,否則失明的風險非常高。聽說手術需要不小的費用,潘大叔和家人都十分為難。原來潘大叔一家屬于貧困戶,他和妻子一直以務農為生,需要供養兩個孩子上學,而妻子患有慢性氣管炎,因此家里缺乏勞動力。雖然種植有水果,但是土地不多,所以經濟收入微薄。對于手術費用,潘大叔實在難以承擔。
了解到潘大叔的家庭情況,醫護人員為他申請了湖南愛眼公益基金會“看得見的希望”貧困眼病患者救助項目的救助。在申請獲得救助后,南寧愛爾眼庫為潘大叔及時調配了一枚眼角膜。最終,他入院第4天便順利接受了由黃明海博士為他實施的角膜移植手術。
手術后潘大叔眼睛的疼痛感逐漸消失,視力也獲得了改善。作為一家之主,潘大叔左眼的視力保住了,讓貧困的家庭保留了更多希望,因此他非常感激醫生的精心治療以及公益項目的救助。

手術后,醫生查看患者恢復情況
眼病救治帶來“看得見的希望”
角膜盲癥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在我國有超過400萬名的角膜盲癥患者,其中絕大部分患者通過角膜移植就可以保留視力、延續光明,但是很多貧困患者卻面臨著無法承擔手術費用的困境。如果能對貧困眼病患者進行救治,不僅能挽救他們的視力,更能使他們恢復生活自理和勞動能力,使貧困家庭有機會主動脫貧。
為了幫助更多貧困眼病患者獲得治療的機會,由湖南愛眼公益基金會發起、愛爾眼科醫院集團承接的“看得見的希望”2020年貧困眼病患者救助項目正在開展中。對于患有角膜盲癥、青光眼、眼底病、斜弱視、淚道疾病等貧困眼病患者,可前往南寧愛爾眼科醫院申請獲得救助。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m.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