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酸性體質?
朋友圈經常可以看到類似這樣的文章:“為什么你經常得病,可能是酸性體質惹的禍!”。這不是關鍵,關鍵是我們爸媽深深地相信著……于是乎,家里瓶瓶罐罐的堿性水,堿性食物,堿性保健品堆滿桌子。那么,“酸堿體質學說”真的存在嗎?“酸堿體質”本身就是一個偽理論。人體時刻都在進行新陳代謝,其中很多反應對酸堿度十分敏感,但人體有一套有效的調節系統,使pH值保持基本穩定,只會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內波動。也就是說,食用任何食物都不會改變人體的pH值,就算是喝醋也不會讓人體變得酸性更強。至于“酸性體質生女,堿性體質生男”,更是無稽之談。
在日常生活中,測人體酸堿度需通過抽血檢查多項生化指標來判斷,如:血液PH值小于7.35為失代償性酸中毒,PH值大于7.45為失代償性堿中毒。另外,還要檢查其他生化指標,進一步判斷是呼吸性酸中毒、代謝性酸中毒、呼吸性堿中毒還是代謝性堿中毒。腎臟是調節酸堿平衡的重要器官,正常膳食條件下自尿液排出固定酸的量比堿多,故尿液PH值一般在6.0左右。根據體內酸堿平衡的實際情況,尿液PH值可降至4.4或升到8.2。此外,所謂過酸、過堿,從醫學上來講就是酸堿平衡失調,即酸中毒或堿中毒,一般來說比較嚴重了,需要到醫院就醫或住院治療,不是通過吃保健食品可以調節的。
人體組織十分精密,對于酸堿度有極強的調節能力,食物自身的酸堿性和胃里的酸、腸道里的堿相比,弱得可以忽略不計,根本不可能改變原本穩定的酸堿值。無論多吃酸性食物還是多吃堿性食物,人體都會將其調節過來。同時,人體各器官的酸堿程度都不一樣,不存在所謂的“酸性體質”“堿性體質”。例如胃是強酸性,但是距離胃不到幾厘米的十二指腸卻是強堿性。
因此,“酸性體質”之說是一個“偽學說”,其實,對于“酸堿體質”這一類的謠言,分辨起來并不難,只要肯用心查閱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學知識,就能夠發現其中的不合理之處。養生本意是好,但對于形形色色的養生理論,我們還是應該保持警惕。對于身體而言,均衡膳食勤加鍛煉就足夠了。另一方面如果身體出現不適,我們應該及時去正規的醫院檢查治療。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酸性體質有什么危害?
與堿性體質者相比,酸性體質者常會感到身體疲乏、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疼,到醫院檢查又查不出來什么毛病,如不注意改善,繼續發展就會引發疾病。要想改變身體的這種亞健康狀況,僅僅靠改變食物和吃藥是遠遠不夠的。由于人體75%是由水組成的,科學家發現,有75%的疾病,尤其是一些疑難雜癥與引用不健康與水有關系。怎樣防治這些疾病的發生,我們可以用引用弱堿性水來改善體質。前蘇聯有一位學者迪爾夫克利茲曾經說過:人體攝取融化的新鮮雪水,能夠自由的通過食道壁,進入人體各器官內,促進身體的整體健康,具有恢復年輕的作用。這位學者所說的“融化的雪水”就是擁有類似活性水的弱堿性水。尿酸是造成肩痛、腰痛與痛風的元兇,很多人都為這種疼痛所苦。以普通的自來水來講,平均每100毫克當中只能溶解11.7毫克的尿酸;但是弱堿性水平均能溶解21.3毫克的尿酸,約為前者的2倍。所以說,持續引用弱堿性活性水的人,能夠有效地排泄在體內造成不良影響地尿酸,使人從疼痛地困擾中解脫出來。一般人都認為痛風是難以治愈地疾病,但就日本飲用水專家林秀光博士的經驗而言,人只要持續引用弱堿性活性水半個月到一個月,血液中的尿酸值數據就會明顯下降。
什么是酸性體質和堿性體質

什么是酸性體質的人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m.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