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癌癥中心在《國家癌癥中心雜志》上發布了中國最新癌癥報告——《2016年中國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由于癌癥數據統計通常會延遲3到5年,因此,這份記錄了2016年癌癥相關數據的報告,也是我國當下最新也最具代表性的一份癌癥報告。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新增癌癥病例約406.4萬例,新增癌癥死亡241.35萬例,平均每天有超過1.11萬人被診斷為新發癌癥,有將近6600人因癌癥死亡;肺癌、結直腸癌、胃癌、肝癌和女性乳腺癌是5種常見癌癥,占新發病例總數的57.4%。從新發癌癥人數看,60-79歲年齡人群中的新發癌癥數最多;從癌癥死亡人數看,男性和女性在60-79歲年齡人群中死亡人數最多。

根據《2016年中國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報告,腫瘤的發病年齡具有一個特點,無論男女40歲之前的癌癥死亡率都處于比較低的水平,40歲之后大幅度提升。近年來癌癥的發病率在逐年升高,而且一經檢查就是晚期,究其原因,缺乏體檢,不能及時了解自身的健康情況是一個重要原因。艾媒咨詢數據顯示,自2014年起,我國體檢診療人數不斷增加。至2020年,中國體檢診療人次已到達6.4億。雖然處于上升趨勢,但目前為止,體檢人數仍不到總人口的一半,并且,多數人每年只進行一次體檢。體檢率不高導致了部分癌癥患者沒有及時發現病情。但是,在臨床上也不乏存在有一些定期體檢、甚至年年體檢的患者,卻沒有查出癌癥。多數人進行的體檢一般都是常規項目的檢查,并非專門針對癌癥的防癌篩查。對于一些早期癌癥,沒有針對性,很難檢查出來。

應對腫瘤疾病的檢查,高頻長期的監測十分重要,可以及時發現身體細微的變化。當前人們普遍接受利用可穿戴智能設備進行健康監測,通過智能穿戴設備監測身體不僅便捷,而且可以持續高頻監測,對于健康管理和輔助檢查作用十分明顯。通過對市場的調查,我們發現一家名叫北京雪揚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在腫瘤風險預警方面有較為成熟的技術和經驗,并獲得腫瘤監測方面的發明專利。通過了解,該公司的產品為安頓預警手表,通過高頻采集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脈搏波等數據趨勢,以中醫經絡瘀滯理論為支撐,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數據分析,匹配器官健康狀態模型,讓用戶清楚的了解自己器官健康狀態,提前預警器官腫瘤風險。

在安頓的官方微信公眾號上面,我們看到一個真實的腫瘤風險預警案例,2021年9月份,鄭州的李先生在佩戴了安頓預警手表整2年之后,安頓生命健康預警系統開始持續發出腫瘤風險提示,腫瘤疾病風險高達95%,結合以往個人生理指標數據分析,安頓客服工作人員致電李先生詢問其身體狀況,建議盡快就醫檢查,避免出現危險情況。李先生和其家人們的高度重視,隨即去往醫院進行身體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右肺下葉背段見厚壁空洞性病變,并右肺門及縱隔內多發淋巴結,考慮空洞性腫瘤,有慢阻肺疾病等其他病癥。這只是安頓預警手表的一個預警案例,通過了解,安頓每年成功提前預警數千例腫瘤疾病風險用戶,維護了數萬人的身體健康和家庭幸福。除了腫瘤風險疾病預警之外,安頓預警手表還可以對心梗、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進行預警,以及針對用戶給予專屬的中西醫健康調養建議,在疾病風險預防和健康管理方面做出了貢獻。

腫瘤一直是危害人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當代人們生活壓力加大,飲食作息不規律等多種因素導致腫瘤疾病發病率逐年上升。除了更加重視自身健康管理之外,腫瘤發病之前,我們的身體往往有一些跡象可查,需要我們加強健康監測,利用科技預防疾病風險,為了自己更健康的身體和更幸福的生活,關注健康,關愛自己!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m.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