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在每年1月20日前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見前(小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我國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就是說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而鷹隼之類的征鳥,卻正處于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盤旋于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御嚴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
古語有云:“小寒大寒無風自寒”,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 故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御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素樸中醫院范立華表示,糯米性溫、味甘,能溫暖脾胃、補益中氣。在寒冷的季節吃糯米飯最適宜,加之糯米飯寓意溫暖,從年頭到年尾“暖笠笠”,更是有吉祥之意。

糯米雖然有補益中氣的作用,但仍要需要注意適用人群:
第一、脾胃氣虛、食少納呆、倦怠乏力、心煩口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人,適當食用糯米,有很好的健脾開胃、補益中氣、和胃除煩的作用。
第二、腹瀉稀便的人適當食用糯米,有很好的止瀉、止痢的作用。
第三、糯米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比較豐富,并且容易吸收,所以對于血糖較高或糖尿病的人在食用糯米時,一定要嚴格控制攝入量,否則可能會引起血糖的增高。
素樸中醫院建議大家,大寒節氣的飲食仍應遵守保陰潛陽的冬季飲食原則。飲食宜減咸增苦以養心氣,使腎氣堅固,切忌黏硬、生冷食物,宜熱食,以防止損害脾胃陽氣。燥熱之物不可過食,食物的味道可適當濃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類,保持一定的熱量。此外,也可把藥補寓于食補之中,因為很多藥物本身就是食材,如枸杞、淮山、百合等,可根據自身的體質選擇適當的藥物進行食補。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m.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