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癌協會抗癌藥物專業委員會委員、云南省抗癌協會常務委員、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中醫藥傳承發展工作委員會委員霍永興,日前正式坐診云南中西醫結合醫院。霍永興在四十多年的中醫臨床實踐中,據典辨析,疑病索解,博采眾長,自成一家,在注重傳承精華的同時,致力于守正創新,長期俯身臨床、總結臨床、升華臨床,終于在各類中晚期腫瘤的中醫診療上形成了獨到的學術風格和臨床體系,用精湛醫術救治了眾多的癌癥患者,深受患者的歡迎和業界的肯定。

霍永興出身于中醫世家,自幼受家庭熏陶,幼年即隨父學醫,承習家傳,白天隨父侍診,認識中藥的藥性、藥名、歸經及用法,晚上挑燈苦讀經典醫書。經過侍診、試診和試方這幾個階段后,年僅弱冠的霍永興開始獨立行醫、懸壺鄉里;不久,他在臨床實踐中深感自己醫術不足,于是在父親的推介下開始頻頻外出拜訪名師,學習中醫理論和臨床診療技術。霍永興天資聰穎,悟性很高,在跟師侍診過程中,虛心學習并深刻感悟名師的接診之工、辨證之巧、醫道之圣、療效之奇,在潛移默化中繼承了名師的學術思想和寶貴經驗,中醫學術水平和專業能力不斷提高。既得家傳、又獲師授的霍永興,中醫學術水平和專業能力不斷提高。
霍永興在學術上不囿于一家一派,主張博采眾長,兼收并蓄,擇善而從,自成一家。多年來跟名師、讀經典、勤臨證、多筆耕,悟書中之道,悟病中謎,悟中醫之深義與奧秘,中醫理論功夫、臨床功夫、方藥功夫不斷達到新境界。

霍永興認為:既然癌癥是在人體正氣虧虛嚴重的情況下產生的,那么通過恢復陰陽平衡、調理人體內環境,從理論上是可以達到控制病情、防止癌細胞轉移復發的目的。他在這一觀念指導下,研究歷代腫瘤治療組方立法,結合臨床實踐加以驗證補充、增減,形成了具有創新性的“扶正祛邪•抗癌消瘤”新組方。該組方打破了傳統治療僅僅以消除腫瘤為目標的局限性,從整體出發,圍剿癌細胞,攻邪不傷正,實現標本兼治。
霍永興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發現,脾胃功能虛弱在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腫瘤治療只有在脾胃健旺的情況下,才能使正氣充盛,邪氣自去,確保后續治療順利進行。霍永興從三個方面入手調補脾胃,在臨床上取得了預期效果,幫助眾多患者尤其是中晚期危重患者實現了延展生命、提高生活質量的目標。
一是健脾益氣。諸虛之中,以脾虛危害最大。早期患者邪毒內盛兼有脾虛,輔以健牌益氣治療可以恢復患者手術、放化療引起的體質損傷,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激發自身抗癌能力,預防腫瘤復發轉移;中晚期患者脾虛癥狀較早期更嚴重,此時予以健脾益氣調胃治療,可以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周期。
二是滋養胃陰。霍永興認為腫瘤患者素體陰虛,熱毒傷陰,常會引起胃陰枯澀,導致胃受納及腐熟水谷的功能嚴重衰退,難以腐熟水谷,下傳小腸,散精于脾,營養全身。此時應使用中藥進行滋陰養胃,以保護胃氣。

三是理氣祛邪。腫瘤發生后,氣滯、血瘀、水濕、癌毒等標實因素對脾胃有重要影響。一旦脾胃虧虛運行無力,則易致氣滯,氣為血之帥,氣不行則血不運成瘀;氣為津之運,氣不行則津不布成濕,氣瘀濕相互膠結,聚于局部,形成癌毒,進一步損傷胃氣。故此霍永興認為調補脾胃離不開理氣祛邪,故應在辯證的基礎上采用理氣、活血、化濕、抗癌解毒等治法,確保標本同治。
霍永興注重調補脾胃在腫瘤治療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臨床上取得了確鑿效果,能切實有效地幫助腫瘤患者尤其是中晚期腫瘤患者提高生活品質,實現帶瘤生存目標,深患者歡迎和業界肯定。
【名醫檔案】

霍永興 中醫首席專家
云南省抗癌協會常務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婦科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抗癌藥物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中醫藥傳承發展工作委員會委員
專家簡介:
中醫臨床實踐經驗40余載,曾執診于北京、廣州等多家知名中醫院。精通中醫用藥方略,系統梳理了中醫經典理論框架體系與各家學說的流變,臨床提倡“治病求本”,注重整體觀念,參合地域人群體質成因,強調對因施治,經過長期實踐驗證,療效比常規辯證論治明顯提高,主要致力于各種中晚期腫瘤的中醫藥防治,在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方面有較高的理論造詣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通過中醫藥調理減輕放化療毒副反應,在改善放化療病人脫發、惡心嘔吐、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癥狀的同時,提高放化療臨床效果,延長患者生存周期。開創了治療中晚期腫瘤的組方,在中醫治療中晚期腫瘤領域取得顯著成績,尤其在解決癌痛方面方法獨到,療效明顯。
擅長項目:
肺癌、胃癌、食道癌、肝癌、鼻咽癌、骨癌、乳腺癌、宮頸癌、淋巴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膽管癌、胰腺癌、腦瘤、腸癌等中晚期惡性腫瘤。尤其對預防腫瘤術后復發與轉移,減輕疼痛及并發癥,提高生存周期等方面有豐富經驗。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m.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