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協調與制約,以保持正常生理功能。
前庭器發生病變時則產生眩暈、惡心、嘔吐、眼球震顫及平衡功能失調等現象,多
噪聲性聾是人們時刻關注的一個話題。

由于其發展進程緩慢,加上現在大部分人群對聽力的重視程度不夠,這就造成等到發覺的時候,聽力下降已經很嚴重了。所有長期接觸噪聲的人的聽力都難免受到噪聲影響,但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況,噪聲對其聽力的影響程度可能不一樣,所以今天廣州粵波醫院耳科李全義主任為大家講解噪聲損傷的易感與否和哪些因素有關。
個體易感性
在相同環境下,同齡人群中10%對噪聲敏感,25%對噪聲最不敏感,個人體質差異可能與遺傳、耳部結構、心理因素等有關。年輕人性別相近,老年人男比女易感,年齡越大損害越嚴重。
2. 噪聲強度
噪聲輕度越大,聽力損傷越重、越快,噪聲耳聾的發病率隨噪聲強度的增加呈指數增長,如噪聲強度達到55 dB強度一般無聽力損傷,65 dB約10%產生聽力損傷,130 dB以上可造成不可逆的聽力損傷。
3. 噪聲頻譜特性
噪聲強度相同時高頻噪聲對聽力影響更重;窄帶噪聲和純音噪聲比寬帶噪聲對聽力影響要大;脈沖噪聲比穩態噪聲危害大;突然出現的噪聲比逐漸出現的噪聲對聽力損害要大。

李全義語錄/李全義
李全義主任畢業于醫科大學,是國家重點培養的聾啞醫學專家之一,1996年經聾啞研究院批準成為了“聾啞研究專家組”的一員。而為了破譯聾啞這一世界難題,經過多年探索研究,“聾啞研究專家組”終于成功研創出了能從根本上治療聾啞
北京聾啞專家李全義語錄“生命之重,重于千金,我們是捍衛生命的守護神;救死扶傷,精誠大醫,更是我們所有醫護人員畢生追求的信念。”
4. 暴露方式
持續暴露比間接暴露損傷要重;暴露時間越長損傷越重,暴露8h產生暫時性閾移臨界強度75 dB,2h臨界強度85 dB。工齡越長損傷越重。長期堅持采取防護措施可大大減輕噪聲損傷。
5. 體內因素的影響
與體內神經內分泌的改變、高血壓、脂代謝異常、鎂缺乏、鐵代謝障礙等因素有關。
6. 原有聽力損害及耳病
多數內耳病對噪聲更敏感,伴有進行性聽力下降者應避免進入噪聲車間工作。中耳傳音機構存在病變,可減少進入內耳的能量,從而減輕噪聲對內耳的損傷,但中耳肌癱瘓時,反而使內耳更容易遭受損傷。
噪聲損傷的防止

1. 噪聲控制
這是根本辦法,由機械設備、生產工藝入手,多方面采取措施,消除聲源,降低聲強,限制聲傳播,隔聲,吸聲,防震等,制定噪聲衛生標準,噪聲允許標準90 dB或85 dB(A),每日工作8h(暫時性閾移恢復要16h)。
2. 個人防護
為減少聲損傷有效措施,特別是噪聲控制未能達標時更為重要。防護用具有:耳塞、耳罩、隔聲帽等。80 dB應用耳塞,90 dB應用耳罩等防護。緊急情況下應用棉花等軟物或小手指堵塞外耳道口,爆炸發生來不及躲避,應就地背向爆炸源臥倒,張口呼吸,減少受損程度。
3. 衛生監督
就業前檢查聽力,神經性聽力下降者謹慎錄用,接觸噪聲者定期測聽,及時發現早做干預。工廠應定期檢測工作環境控制噪聲。加強對爆炸物、高壓容器和易燃易爆物的管理,
消除各類爆炸事故的隱患。
互相協調與制約,以保持正常生理功能。
前庭器發生病變時則產生眩暈、惡心、嘔吐、眼球震顫及平衡功能失調等現象,多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m.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