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便秘、便血、肛瘺、肛裂……這些是肛腸疾病中最常見的癥狀。此外,近年來直腸癌的發病率也呈明顯上升趨勢。及時、正確的診治肛腸疾病就顯得尤為重要。
如果,您到醫院就診時,能與醫生高度配合,必然會提高診療效果。總結幾條就診時的注意事項,希望會對大家有所幫助,提升看病效率。
醫生專家們在工作過程中總結的一些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看病應該穿什么
肛腸患者多數要進行肛門直腸的局部檢查,所以不要穿難脫的衣褲,比如塑身內衣、特別瘦的褲子、還有連身褲……否則,您就得先脫光光,再做檢查了。鞋子一定要穿脫方便,最好不是系帶的,女士不要穿難脫的長筒靴。
二、可以化妝嗎?
別化濃妝,最好是素面朝天。這樣有利于醫生觀察您的面色、唇色。比如有的患者長期便血會導致貧血,通過望診可以初步判斷。盡量不要戴首飾,特別是手鐲、手表等腕部飾物,會影響號脈的準確性。
三、飲食有講究
如果是上午來就診,建議空腹。一旦需要做血生化等檢查,因為空腹可以當天化驗,不用再跑一趟了。
吃了早點的,建議選擇色素含量較低的食物,以免舌苔被染色,影響醫生觀察舌苔。有些人有刮舌苔的習慣,就診前不要自行刮除舌苔,會影響醫生判斷病情。
有的患者口中有異味,出于禮貌,會在就診前嚼一片口香糖。其實,望聞問切中的“聞”,除了聽患者訴說病情,還有聞味道的含義。便秘的人大多有口臭,這正是用來辯證施治的依據之一。
總之,請讓醫生看到真實的你,不要因為不好意思而掩蓋病情真相。
四、排便
肛腸患者就診時,經常會做肛門指診和肛門鏡檢查,所以,請盡量排空大便后來就診。否則,指診時只能觸及腸腔內的糞便,會影響醫生的診斷。
如果大便帶血和粘液,或者是因為腹瀉去就診,最好在家留好大便標本,帶到醫院來化驗。也可以先請醫生開出化驗單,去廁所留大便標本,排凈后再到診室檢查。
五、與醫生交流有學問
就診時醫生會問一些問題,來幫助分析患者的病情,比如:怎么不舒服?怎么不好?這時,不要回答自認為的疾病:我痔瘡犯了,我是結腸炎。除非你已經確診了。說癥狀是最明智的選擇,比如:便血、肛門疼痛、排便時肛門有腫物脫出、肛周瘙癢、肛門周圍有皮贅等等。讓醫生根據你的具體情況來判斷。
如果曾經有類似病史,可以在醫生問完后說明一下:十年前曾經做過痔瘡手術,三年前曾經患過結腸炎等。
醫生詢問患病時間時,要準確說出,如三天、半年、五年、二十年。不要說:好長時間了、沒多長時間、剛剛、有些日子了……這樣模棱兩可的話。
醫生詢問排便情況時,仔細說出排便習慣,幾天一次或是一天幾次,近期有沒有改變。醫生在詢問既往史時,說明既往的手術史,及是否患有內科疾病,比如甲狀腺疾病、婦科疾病、糖尿病等。有些疾病也會對排便有影響的。
六、放松、放松、再放松
肛門指診和肛門鏡檢查,是肛腸科最常見的兩種檢查手段。檢查時,多少會感到一些墜脹或不適。請放松,這樣可以減輕檢查帶來的不適感,因為緊張時肛門括約肌收縮,會加重疼痛。
如果真的很疼,要向醫生說明,不要突然躲閃,這樣更容易增加不適感,醫生也不容易檢查清楚。
進行結腸鏡檢查時要向腸腔內注入氣體,會有腹部脹痛不適的感覺。如果不能忍受,一定告訴醫生,不要一味忍耐。檢查結束后,可以去廁所排出腸腔內的氣體,就能緩解不適了。
許多患者因為恐懼或者害羞,而不愿接受檢查,甚至耽誤了病情。其實,肛腸科檢查產生的不適感,是在可承受范圍內的。只要身體和心理上放輕松,就能順利完成。
免責聲明: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本文圖文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m.jewh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