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自從被確診患上了“萎縮性胃炎”,就開始整天膽戰心驚,恨不得一天三頓吃流食“保護胃腸”。那萎縮性胃炎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疾病,會讓小李如此緊張呢?

昆明東大肛腸醫院消化科廖主任介紹,萎縮性胃炎是指胃粘膜的一種病理狀態,指胃粘膜細胞包括胃上皮細胞、胃各種腺體細胞的數目減少或消失,供應滋養細胞的毛細血管消失,并不是很多人認為的是胃縮小了。
導致胃粘膜萎縮的原因很多
昆明東大肛腸醫院廖主任說,在臨床上誘發萎縮性胃炎的主要原因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此外,胃酸及胃蛋白酶的異常活躍、胃十二指腸反流、胃動力不足、藥物損傷、自身免疫性損傷,以及長期抽煙、喝酒、暴飲暴食、喜食辛辣刺激性飲食、經常熬夜等因素也是誘發萎縮性胃炎的原因。
在上面各種因素的作用下會引起胃粘膜慢性炎癥,讓胃粘膜表面反復受到損害,就如同水土流失一樣,久而久之導致胃分泌腺體萎縮,胃粘膜顏色改變、變薄、血管顯露,胃酸分泌減少,消化功能減弱,胃蠕動功能失調等,形成慢性萎縮性胃炎。
萎縮性胃炎癥狀不明顯
由于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一個緩慢發展的疾病,患者會表現出各不相同的臨床癥狀。如有的患者會出現腹痛、反酸、腹脹、胃口不好、早飽、厭食等消化不良的癥狀,有的則表現為消瘦、貧血癥狀等癥狀,甚至有的患者還可無明顯癥狀。這很容易讓患者不重視疾病,延誤了治療。
所以,昆明東大肛腸醫院廖主任提醒患者,萎縮性胃炎不能單純以癥狀來判斷,無明顯癥狀的患者可能病情反而較嚴重;相反有顯著不適癥狀者未必會有胃黏膜萎縮。因此,患者需要進行胃鏡檢查,確診病情。
定期胃鏡復查至關重要
在生活中,談“萎”色變的患者大有人在。那從慢性萎縮性胃炎到演變成胃癌的距離到底有多遠呢?
昆明東大肛腸醫院廖主任解釋,慢性萎縮性胃炎本身不是胃癌,但病情會緩慢地發展,其演變過程為: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胃癌。因此,慢性萎縮性胃炎在醫學上被稱為“癌前疾病”,需要患者重視,規范治療和復查。
胃鏡檢查是檢查診斷萎縮性胃炎的重要方法,胃鏡檢查可發現萎縮性胃炎嚴重程度、是否伴隨病變腸化、不典型增生等病變。同時患者最好還做胃竇、胃體等多部位的活檢,這樣才能真正反映萎縮性胃炎的范圍。由于萎縮性胃炎病情發展緩慢,故定期胃鏡檢查對掌握患者病情的發展顯得十分重要,廖主任建議:
1、一般對輕度萎縮性胃炎患者,可1—2年復查1次;
2、伴腸化1年左右查一次;
3、伴輕中度異型增生半年左右查一次;
4、伴重度異型增生短期進行內行胃鏡下切除后再繼續復查胃鏡;
最后廖主任提示我們,如果經常感到上腹部燒灼樣疼痛、饑餓痛、反酸、胃灼熱、早飽、腹脹、噯氣等癥狀,并伴有消化不良、不能順利地消化富含脂肪或者蛋白質的食物時,最好到醫院消化科做個全面的檢查,以免耽誤了病情。一經胃鏡查出就要積極治療,并定期胃鏡檢查,以免造成悲劇。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m.jewhye.com/